荆门历史名人
孙帅: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令尹。据《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孙帅曾居荆门白土里(后改名孙家山,在荆门与荆州交界处)。孙帅任灵隐五年,功绩卓著,尤其是他在贝斯和张炬下游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历代所称道。
老莱子:曾隐居荆门象山,春秋时期楚国著名道士,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他写了16部学术著作,阐述道教的形而上学哲学。春秋时期,楚庄王得知隐居在荆门蒙山(今香山)东北麓的老莱子学识渊博,便亲自带着丰厚的礼物上门请他出山辅佐国事。
宋玉:荆门钟祥市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著作《登徒子赋》成为了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佳作,“登徒子”也成为了好色的代名词。宋玉容貌秀丽,风流倜傥,能说会道,才华横溢,与屈原在宫中共事,尤其是为襄王的宴会效力。他很有抱负,但是他不能得到提升。没办法出主意,无能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用阳春和白雪公主作为自我比喻。他不想跟李霞和巴人一起随大流。他孤傲放荡,最终沦为穷光蛋。他穷困潦倒,但愤世嫉俗,举止粗鲁,写诗时雄心勃勃。
蜀:自公元1743年,任荆门太守周知。舒在荆门时,荆门经济繁荣,治安良好,官民关系融洽。他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沙洋关帝筑高加固,留到现在的许多遗迹,如静园、龙泉书院、讲经台、读书台、亭等,都是舒在任时修复修建的。
尉迟恭: (公元585-658年)朔州(今陕西朔县)人。尉迟恭是隋朝刘武周的第一位将军,后来他投降了李世民,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任襄州总督,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任荆州道总经理。当时荆门市由长林县管辖。在荆襄大道上,尉迟恭下令修建三关:北有乐襄关,中有马颚关,南有虎颚关。三关的修建,使荆门成为湘荆古道上的战略要地,可攻可守。还修缮了荆门古城西门隋代皇后宫旧址凤凰台的官邸,修建了沙洋城堡和汉江大堤,将长林郡迁至后港皂湖西岸。尉迟恭忠于唐朝,最后被封为湖北公爵。他死后,被封为忠武公,葬在唐昭陵。今天,我们城市的新店是由历史古迹尉迟恭墓(和平纪念碑)和尉迟恭庙铺成的。
荆门“三凤”:孙鹤、孙伟、孙刚。
孙鹤:荆门人,北宋大臣,荆门名将孙勇长子。他和他的兄弟孙伟、孙钢一起被称为“荆门三峰”。
孙伟:荆门人,北宋大臣,孙鹤的长兄。孙年轻时只是勤奋好学。他在荆门东山书院读书时,因其弟孙鹤而出名。宋真宗咸平元年进士,甲科状元。兄弟们接连获得头奖,震动了荆门地区。
孙纲:荆门人,北宋著名儒生之一,孙鹤之弟。孙纲年轻时聪明机智,博览群书,对经、史、义理子集有很高的认识。大中祥符时期(1008-1016),被列为荆门智者,与孙鹤、孙伟并称“荆门三丰”。大院士王禹感叹:“天地之间微妙的钟灵,皆聚于荆门孙家。”
朱桢:荆门人。年轻时就读于荆门东宝山脚下的东山书院。他是宋徽宗的一位学者,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桢博学多才,被宋高宗召见。高宗询问了《易经》和《春秋》的要点,朱桢用自己多年学习《易经》的经验回答了这些问题。高宗非常满意,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朱厚喜:荆门钟祥市人,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史称嘉靖帝。他从1521到1566在任。朱厚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皇帝。他通过改革过去的弊端,振兴学科,开创了长达20多年的“新政”时期,赢得了政府和民众的一致支持。但朱厚秀也是一个固执武断,个性很强的人。为了“尊重私人关系”和“正名”,他诱发了一场影响整个朝野三年半、被称为历史上“大礼仪”的政治事件,200多名文武官员为此受到不公正的惩罚。作为一代帝王,他和所有封建帝王一样,祈求长生不老,修建陵墓宫殿,不仅生前极为享受,死后也追求极大的荣誉。他在北京为自己修建了“永陵”,在家乡钟祥为亲生父母扩建了“仙灵”,为转世灵童的前任道士元佑修建了“元佑宫”。虽然这些建筑仍然闪耀着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光辉,但它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他对修道的虔诚,尤其是对炼丹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大事的长期漠视,导致了严嵩等人对权力的排他性追求。不仅“新政”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国家形势也日渐衰落,嘉靖的国家大事也以死路一条告终。
周培公:湖北荆门人,清朝康熙年间任大臣。周培公是中国历史上满汉结合的典范,他曾为康熙所用,后遭冷落。荆门市原温泉大道现更名为沛公大道,以此历史人物命名。裴公墓位于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严观村10组。
陈士举:湖北荆门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教导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营长,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兼参谋长,红军兵团司令作战科科长, 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长,红军参谋长兼代军长,红军营区学校校长。 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三旅参谋长、山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南京警备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培训部部长、教育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司令部司令,政治委员,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产者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季羡林:马良,荆门人,第一次北伐总司令;他率兵到潼关,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荆门广场路更名为玉林路,以历史人物命名。
聂绀弩,荆门京山县城关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多才多艺的作家、记者、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诗人。早年,他在马来西亚和缅甸当过教师和报纸编辑。20世纪30年代初,他写了许多小说、诗歌和戏剧。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尤其以写杂文闻名。由于他扎实的文学功底,他的散文风格酷似鲁迅,为文坛所称道。解放初期,他在研究《三条红金河》等古典文学名著方面做出了贡献。有诗集《三一生诗集》和小说《天壤》《吉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