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雨。

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雨是什么?台湾省。火烧辽在1912创下的中国“雨极”纪录为8408.0毫米,年平均每秒降雨量=8408毫米/31556926秒;Mainland China:2007年8月9日至11日雷州半岛的暴雨洪水,广东人记忆犹新。受当年第7号热带风暴帕布、第8号热带风暴蝴蝶和热带辐合带的共同影响,雷州半岛持续暴雨,雷州市唐家、龙门、北河、英利等镇出现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幸福农场雨量站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188.2毫米,是目前中国大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上海遭遇* * *雨袭击,一小时最大降雨量117mm。我想知道平均每秒的降雨量。

二、阳泉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雨的历史:有三层含义的中文单词:

1.记录和解释作为人类进步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是一门学科。

2.进化和起源。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历史,泛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它是一门记录和解释人类活动过程中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学科,很多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种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实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人如何在现实中成为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1]历史是一种延伸。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拓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3.历史上最长的连续阴雨天是在三国志的好几天。最长的一场雨发生在黄初五年(公元224年),连续下了100多天——这场雨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连阴雨了。

据《三国志·舒威·文德郭传》(卷五)记载,当时曹丕东征,将郭皇后独自留在许昌勇士台,“雨下百余日”,导致城墙城楼危殆,多处坍塌。当时负责的官员担心郭皇后的安全,要求她搬到安全的地方。但是郭皇后不肯转让,这种“人在城,人在城”的精神令人钦佩!曹丕回来听说了这件事,把妻子好好表扬了一顿。至于她和罗真一起杀了曹丕,那是爱情问题,和她在灾难面前的表现是两回事。

四、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的南中国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在中国水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后历时37天,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之多,支援船只之多,战斗强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陈军号称60万,朱军只有20万;陈的战船大多是新造的,又高又装备精良。朱军的战船以收捕为主,多为小船,但机动灵活,进退自如。两相比较,陈军占优势。

然而,交战的结果是朱军以劣势兵力击败了优势兵力的陈军。战后,朱元璋在分析胜利原因时指出,“陈友谅虽兵多,但人同心,上下疑心,且(且不说)连年征战,屡败屡战”,而我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我“用兵之时,失力之时,兵同心,人勇之时,如鸟战”。

朱元璋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是他部署得当,指挥正确。入湖口之初,朱元璋“派兵把守舞阳湖与鄱阳湖之间、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关隘,一则切断陈军的归途,二则限制陈军的部署,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兵多船大的优势。

然后,集中兵力,陆续进攻陈军。陈军的战船高大、稳定、兵员众多,可以从制高点打击朱军。

但它的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差,进退更是不利。朱军的船小,机动性强,便于灵活攻击陈军,但有一些弱点,如难以从后面攻击,抗冲击,难以正面渗透。

针对这种情况,朱军采取了扬长避短、长攻短的战术。先以队为单位多路进攻陈军,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再以火攻敌。康郎山水域一战,陈军数十艘大船被毁,首战告捷;湖口一战,击毁陈战船数百艘,消灭陈大部。

成为中国水战史上的著名战役,为其统一江南、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因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5.史上最大暴雨留尼汪岛一次下了多少毫米?

法国的海外省,是西南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位于马达加斯加以西650公里、毛里求斯东北192公里处。该岛呈椭圆形,长约65公里,宽50公里,长207公里。

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潮湿;内陆是山地气候,温和凉爽。

最热月份的平均温度为26摄氏度,冷月的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每年5月~ 165438+10月凉爽干燥,165438+10月至次年4月炎热多雨。1998年3月9日,岛上的PitondelaFournaise火山爆发。夏天来了,印度洋潮湿的气候不断袭来,岛上有一座海拔3069米的活火山,潮湿的气流与高山相遇。

气流向上运动异常激烈,造成了罕见的暴雨。大部分是高原山地,沿海有狭窄的平原。高原从东北和西南方向斜穿过中部,两侧是火山山脉。最高峰日峰海拔3069米,是一座熄火山。平原气候炎热潮湿;山区温和凉爽,东坡年降水量2000 ~ 3000 mm,西坡1,000mm以下。世界上多雨的地区。1952 3月11~19,8昼夜暴雨4130mm;1964年2月28日,暴雨9小时达到1.08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