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总结一下中国古代在海洋方面的成就。

郑和当时世界排名第一。

郑和的航海生涯始于永乐元年,先到暹罗,永乐二年到日本,年底要向朝鲜报国。其次是冯契的《七下西洋》。* * *前后出国9次。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七月11),诏令西征。同年冬,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 10.2)回国。第一次下西洋的数据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1407,10,13)九月十三日,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送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1409)夏天回国。第二次下西洋的数据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1409 10)九月,宦官郑和、王景洪、后弦等人指挥官兵二万七千余人,乘宝洲四十八号[30]向西航行。我们9月从太仓刘家岗起航,费信、马欢等人和我们一起去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家的路上游览了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回国(1411七月六日)。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65438+2003年十月)出发,在翻译马欢的陪同下,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2年八月)回国。同年6月165438+10月,马林特大使来华献“麒麟”(长颈鹿)[31]。第四次下西洋的数据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65438+2007年六月),有一位慧心和尚[32]随行,途经泉州,到达占城、爪哇岛,远达东非的木古都树、布拉瓦、马林等国,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1465438+2009年八月八日)。

明朝的马欢:英雅胜兰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65438+三月三日,0),向邦格拉(孟加拉国)出发,史书记载“镇中,官船遇强风,倾覆溺死,船上大叫,叩神求救,话未说完,...风平浪静”,又回到中路,永乐二十岁。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仁宗朱高炽登基。由于经济空虚,他下令停止下西洋。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十二月初六,郑和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起航,开始返航。郑和于宣德八年(1433年)因积劳成疾死于印度西海岸的古里,遗体葬于古里[33]。第七次下西洋的数据有275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