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长坂坡之战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描写的?
好像叫当阳长坂坡之战有问题,因为基本没有战斗。但我们暂时就这么称呼它吧。
在这场追击战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1.刘备为什么走得这么慢?
2.刘备率领多少人马?
3.关羽的水军在干什么?
4.长坂坡之战能否避免?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刘备走得那么慢?
似乎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三国志·列传》记载:“丛、荆州多人归祖。比起当阳,十几万人,几千壕,一天十几里。不要送关羽坐船去江陵。或者说,先主说:宜赶紧保护江陵。虽然今天人很多,但是被装甲过的人很少。如果曹公的兵到了,为什么要拒绝他们?已故的勋爵说:“人必须是伟大事业的基础。现在人是我的了,我为什么不忍心抛弃他们?"
《资治通鉴》五十七记引用了上述记载。
其实并不是。刘备虽然爱民,但如果危及自身安全,他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历史多次证明,在危急时刻,刘备是一个抛弃妻儿、将军、士兵,只为逃命的人。喜欢刘备的朋友恐怕不喜欢。但这是真的,包括这次。
所以刘备愿意装作舍不得丢下公,主要是觉得曹操还远着呢。等到曹骏追上来的时候,他已经领着众人到了江陵,这才是刘备走得慢的真正原因。
我们来计算一下当时的距离和速度,就能明白刘备为什么这么想了:
时间表:2008年7月,曹操从叶开始攻克刘表(《资治通鉴》卷57),9月到新野。刘聪派人在新野向曹操递交了投降书。曹操得知刘备南走了,于是放弃辎重,加速向襄阳进军。刘备在曹操刚到宛,过汉水,过襄阳,向当阳、江陵进发的时候开始南撤。
按照兵法和当时行军的基本要求,军队每天行军30里左右,这样部队就不会很累。同时,当军队移动时,必然会有大量的粮食、草和辎重需要运输。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牛车,一天要走30里(由于战乱不断,马匹非常匮乏,仅有的马匹都是供人骑的)。此外,古代道路普遍又穷又窄,士兵的盔甲和武器都很重。所以军队的正常行军速度是每天30里左右。另外,大约每行军3~4天,需要休息1天,用于修车等工作。
计算一下曹操的行军时间:叶到万的距离约为1300里,行军时间为1300÷30=43天,休整时间为10天,约为53天。(下面的详细时间表是近似的。)
曹操7月出发,9月到新野,用时2个月左右,比较吻合。(到新野还有150里)
计算曹操从宛到当阳的时间;
估计在宛休息2天,因为宛是曹魏南方重镇,还有很多驻军需要曹操安排部署;
万至新野行军:距离150里,正常行军5天;
在新野停留2天,要求接受刘聪投降,并根据新情况部署下一步作战行动。
新野到襄阳:距离170里。因为得到刘备已经南下的信息,曹操留下辎重,带领全军轻装前进,但包括步兵在内,行军速度提高了1倍,用了三天,1天渡过汉江,共计四天。
在襄阳停留2天:因要接应刘聪,安抚大批投降将领和大臣,等待文聘从外地赶来投降;
1天从襄阳到当阳:率领骑兵1日夜追逐300余里,追到刘备的大队。
* * *大概需要16天。
计算刘备撤退时间:从襄阳到当阳310里。因为刘备的队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654.38+万人,而是一路上不断有人加入,所以其行军速度逐渐变慢,大致如下:
穿越汉水1天;
前五天以正常行军速度行军,行军距离30×5=150里;
五天中间,我以20里/天的速度行军,行军距离为20×5=100里;
最后四天以15里/天的速度前进,行进距离15×4=60里;
一共用了16天,310的路程刚到当阳地区,就被曹军赶上了。
根据以上资料不难发现,刘备认为曹骏追不上,是因为他按照正常行军速度推测曹骏的追击。当时刘备领先曹军近300里,以正常速度,曹骏需要走10天才能到达当阳,而刘备距离目的地江陵还有170里,只要走11天(曹骏还要再走5天),所以刘备认为自己可以先于曹军到达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