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往往有“古代情结”。为什么人们更重视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神话、传说、民歌等口头文学就已经在民间流传,虽然尚未产生文字。保存在古籍和记录中的文件表明,像《夸父日报》、《补天女神》和《大禹治水》这样的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文明和智慧的光辉。

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殷商时期的《尚书》篇在结构和表达上都相当成熟,自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的始祖。西周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件大事。后人把《诗经》作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说客如雨后春笋。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写出了大量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言辞犀利、善用比喻的杂文,又称诸子百家杂文。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是诸子百家中最有文采的。与诸子百家杂文一起闪耀一时的,是以笔记、笔记为主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与战国政策。战国末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创作了楚辞。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诗《离骚》。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第二年就灭亡了,几乎没有文学可言。李斯的《劝驱逐客人》除了几句歌颂秦皇功德的石刻文字外,是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篇章。

汉朝崇文,大一统帝国的鼎盛时期,要求用文学来载歌载舞。于是,一种以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应运而生。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司马相如有子胥赋和上林赋,杨雄有甘泉和羽猎。这些诗写得比较全面:多以歌颂为目的。到了东汉时期,班固的《东赋》、《西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然是散文诗中的瑰丽之作。

汉代最有价值的文学是乐府诗中的民歌。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代乐府以“感乐极生悲,因物而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它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全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族的第一首叙事诗。

汉代文人的诗歌从来没有什么成就。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成为文人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他擅长抒情。汉代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汉代最成功的散文是司马迁的《史记》。能与《史记》相提并论的是班固的《汉书》,成就略逊于《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