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为什么叫庐州?

庐州,又名合肥,自西周以来就是古鲁子的故乡。隋朝设置了一个行政单位,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1949后为安徽省会,以庐州文化为代表。

按照公、侯、伯、子、公的等级分封。鲁被称为“鲁”是因为它是一个“子”爵,其首都在(位于今天的合肥老城北部,但在西方说)。从西周到春秋时期,鲁国逐渐解体,逐渐分化出高和(被蚕食)。后来,隋炀帝和以诸侯的身份征服了吴国和楚国,直至灭亡。

南梁建立河州,由合肥统治。隋开帝三年(581),河州改为泸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泸州改庐江郡。唐武德三年(620),庐江郡改庐州,属贞观元年(627)划定的淮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庐江县,仍辖合肥,仍属淮南道。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淮南受命于扬州(今扬州市),庐江县仍属之。至德二年十二月,庐州改名,仍属淮南解珍。唐代庐州治合肥,领合肥县、舒城县、莘县、庐江县、潮县。

北宋初,庐州治合肥,属淮南路,郡5,合肥郡,舒城郡,莘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改为凉县),庐江郡,潮县。北宋三年(978),泸州潮县武威镇建军,分巢。

郡、庐江郡属武威军。泸州下辖合肥县、舒城县、莘县三县。道道三年(997),改淮南道。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分东西两路,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泸州改为淮南西路。

南宋改淮南西路治泸州,泸州是南宋抗金重镇和抗金物资运输集散地。绍兴初,为避金军,淮西路遣朝郡(今巢湖市)。绍兴七年(1137),淮西的起兵反抗和泸州的伪齐。十一年,为杨沂中收复。主干道二至五年(1166 ~ 1169),公司所在地贺州。五年,淮西路复泸州。

元十四年(1277),淮西路总经理万虎符设在庐州,属江淮省。

(扬州,今属市)淮西路宣慰司(庐州,今属合肥)庐州。十五年,庐州升为道,设总督府,领首师三郡三州,州领八郡治合肥。辖合肥县、六安府、武威府、舒城县、梁县、庐江县、潮县、贺州县、含山县、吴江县、营山县等县,仍属江淮省淮西路(治庐州)(治今扬州)。二十八年十二月,江淮行省迁至汴梁路(今开封市),简称河南江北中书省。庐州路仍辖合肥县,庐州路属河南省淮西河北路,简称淮西路(辖庐州)。

元末,红巾军起义政权在庐州建立江淮行省。龙凤十年(1364)七月,庐州道改为庐州府,为江淮省省会。不久,江淮行省被废弃,改为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的江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泸州府改为中书省,仍辖合肥县。十三年(1380)正月,泸州府设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泸州府划归南京,又称南直隶、直隶南京(今南京)。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四月二十五日),崇祯皇帝上吊死于明朝。明朝灭亡后,在反清英雄史可法的领导下,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了南明河北四镇之一的滁河镇,泸州府隶属于滁河镇。

清顺治二年六月四日(1645八月19),庐州府改江南省(江宁府,今南京),仍治合肥,辖合肥县、舒城县、潮县、庐江县、武威府。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八月三十日)调任安徽省(靖安庆府省会,今安庆市)。

咸丰三年(1853)四月二十三日,安徽省迁至庐州府。12月10日,安徽巡抚江忠源到达庐州府,任命为临时省会。后来,泸州府成为清政府和太平军反复角逐的重要战场。咸丰四年一月十四日,太平军攻克泸州府。咸丰五年十一月十日,清军退入合肥。咸丰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再次收复泸州府。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英王陈玉成被汉奸苗骗至寿州(今寿县城关镇),清军再次占领泸州府。当时因为害怕捻军和太平军的残余势力,安徽省会因为庐州府没有雄关天险可以依靠,还是搬回了安庆府。10年,庐州为安徽临时省会。

清康熙九年(1670),庐州府属庐峰路(治凤阳府),同治四年六月(1865年7月23日)为吴佳,庐州府改为安陆楚河路(治公安、庆府)。光绪三十四年,甲午战争五月(1908年6月8日),庐州府改为皖北路(凤阳府),直至去世。1911年农历九月十九日(1911110 . 00 . 28),合肥被开垦废弃。

民国元年(65438+10月),庐州府废弃,隶属于郭合肥县,隶属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