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史
北魏初,武帝崇佛。后来,受寇等人的影响,他皈依了道教,并受到了福永的亲自影响。440年,改国号太平真君。认为佛教是“西荣假生”,“害天下”。
太平真君五年,禁止诸侯赴庶人私养萨满,九月,杀未遂政变的僧人,引高轩、惠崇。第七年,太祖皇帝西征到达长安。他看到佛寺里藏着武器,还把酒和宝找了出来,发现和尚和处女有染,就是禁佛。
在崔浩,司徒邀请世界上的萨满受到惩罚,寺庙被摧毁。三月,皇帝给长安的沙门写了一封信,命令留在平城的皇子黄在全国废除佛教。太子尊佛,迟迟不发诏书,使他远近皆闻。
于是,很多萨摩亚人东躲西藏,金银佛像和经书被偷偷收藏,只有部分僧人被屠杀,但魏的很多寺庙和建筑被破坏。太祖死后,文成帝继位,恢复了佛法。佛教恢复了。
2.唐昱的暴动
齐永明三年(485)冬,唐玉芝在新城(今浙江新登洞)组建了一个400多人的小集团。次年正月,乘会稽太守王敬泽进京建康“郑超”(正月拜皇帝)之机,调兵暴动,先攻下阜阳。
在三吴地区(即苏南、浙东),被拒绝的人数陆续参加,达到3万人。但从北方来的居民多为外籍人士,户籍原本是白人,所以暴徒被称为“白贼”。
唐玉芝攻占桐庐,占领钱塘(今浙江杭州西南)、严观(今浙江宁南)、诸暨、余杭等县。在钱塘称帝,立太子,改国号吴,建立。
以钱塘新城为宫,以郡县为胎,设百官,以出身贫寒的钱塘富豪乾隆为尚书之仆,中书之士,也收官令、官令。
唐玉芝又派大将高道度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常山,立刘国忠,派孙红攻殷珊。
3.侯景叛乱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乱,是指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梁将军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侯景本是东魏的一个叛逆者,被梁武帝的萧炎收留。
548年以清王朝的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造反,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靖),饿死梁武帝,掌握了梁朝的军政大权。
侯景兴起后,先后建立并废黜了萧、萧纲()和萧东三个傀儡皇帝,并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消灭其他宗室势力后,梁向东王萧艺派许文成、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出现转机。
驻守岭南的陈霸先与北方的王僧辩联手,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逃走,被部下杀死。叛乱最终平息了。
侯景之乱后,江南社会经济满目疮痍,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局面。在侯景之乱中,士绅门阀不仅充分暴露了其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南朝士绅的衰落。
出生在江南的陈霸先乘势崛起,在起义五年后取代了梁朝,建立了陈朝。北朝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后景之乱,吞并了南朝的大片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太和十四年(490),孝文帝正式执政后,进一步推进改革。他首先整顿官僚机构,建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规定用汉服代替鲜卑服装,用汉语代替鲜卑语。迁居洛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为汉姓,自己改姓袁。
他还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绅通婚,参照南朝的法规改革北魏的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保守贵族,处死太子姚远。
一系列行动促进了北魏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缓和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河阴的变化
发生在建义元年(528年)的河阴之变,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实施的针对北魏皇室和官员的政治事件。因发生在河南省印盒县(今河南省荥阳市)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仪元年),令狐太后当政,杀了北魏皇帝徐苑,立元姑娘、元昭为帝。并州岐狐主将尔朱荣假借孝明皇帝的旨意攻打洛阳,卫戍司令投降。
4月13日,尔朱荣在陶铸(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昭,围杀群臣2000余人,元庸、秦原、袁略、袁绍等北魏诸王全部被杀,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消灭了所有迁居洛阳的中国鲜卑贵族和前往北魏的汉族宗族,彻底控制了北魏的政治,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质量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百度百科-河阴之变
百度百科-北魏孝文帝改革
百度百科-侯景谋反
百度百科-唐瑜暴动
百度百科-北魏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