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姐姐》里的姐姐吗?

现在都长大了,都成了家,分开生活。

上世纪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很紧的。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夫妇羡慕家里有两个孩子。谁家有双胞胎,谁就是周围人羡慕的对象。

芮芮和峰峰是双胞胎。当他们出生时,他们计划生育。经过讨论,爸爸妈妈认为女孩可以照顾男孩。于是,女孩芮芮成了她的姐姐,男孩峰峰成了她的弟弟。这种人为制造的“姐弟”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在家里,哥哥什么都能得到优待,而姐姐必须低声下气,照顾他。弟弟一定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然她不懂事。峰峰想下棋,但芮芮耐心地陪他玩。峰峰不按规矩下棋,姐姐一再耐心,峰峰却一再作弊。一怒之下,她姐姐不玩了。

弟弟似乎和他母亲站在同一阵线。他打了妹妹,让她不要说她,而她妈妈则脱口而出“真讨厌”,而她爸爸的反应是要求芮芮向她妈妈道歉,理由是“爸爸终于回来吃饭了,结果你让它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最后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向妈妈道歉,妈妈敷衍地抱了抱。父母认为她知道自己错了,却忽略了妹妹需要被认可和尊重。在这样的压力下长大的姐姐,自然很难对哥哥有深厚的感情。

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纪录片《姐姐》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让人感触颇深。“大的要给小的”似乎是中国大部分家庭关系中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很多女孩都被“亲情”绑架了。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终于可以理解安然在姐姐身上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