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历史名人有哪些?

在蒙城这片绿色的古老土地上,名人辈出,群星璀璨。庄周远近闻名,就像黎明前的太白金星,迎来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曙光。蒙城本地有80多位名人被收入《安徽名人词典》,在全省各县市中排名第一。

1,庄子,周,字修,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前286年。与梁同时出现的还有和。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蒙古族。他曾是一名漆园官。后来他弃官隐居在溧水。他经常在浦水上钓鱼。楚威王欣赏他的才华,派使者到后孔延长他的就业,并让他崇拜他,但庄子拒绝接受。妻子去世时,她会唱歌。《庄子》篇52篇,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1,杂篇15。许多寓言,内容丰富,尖锐瑰丽,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内篇代表庄子思想,外篇和杂篇是庄子学派言论的汇编。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称为“老子之学”。

老子和庄子都诞生在涡河流域,涡水成为道家学术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东方古代文明曙光最早升起的地方。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玄宗赐《庄子》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南华之章,熠熠生辉。

2.陈康生于公元前511年,比孔子小40岁。孔子的弟子,在77位弟子中排名第68位。我曾经是单身父亲(山东单县南)。《论语》中有关于子禽与渤鱼、子禽与子贡的对话。陈康做屠夫的时候,对人民很仁慈,受到后人的好评。明代学者顾龙游览蒙城清晏堂时,曾写下《庭院清晏》诗:“缅欲弹琴治市,闲坐雍容华贵”来赞美陈康。

3.山桑侯王昌,本名颜卿,生于公元前15年西汉末年,原籍颍川。因新莽暴政,王匡、王峰组织荆州饥民起义,据绿林山聚众,称绿林英雄。在湖北峡江,屡败莽军。后与赤眉军会师,达十余人,横扫中原。昆阳一战推翻王莽新朝,立刘秀为帝,拜左曹,封山桑侯,住山桑。后迁中原将军,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返洛阳,九年攻内黄,迁靖安,拒房鹿。死在战车上。葬在蒙城。民国蒙城县令刘有碑:“王昌之墓,寒山桑侯”,碑还在。

4.高琼和刘金定

高琼(934-1006),他的名字叫陈宝。刘金定(933-1010)蒙城肖剑人。南唐时,刘金定在家乡双锁山上立树旗,屡败土匪,无人敢侵。咸德四年(957),高琼奉命从寿州前往汴梁求援,通过家乡在双锁山遇到了刘金定。他们志趣相投,于是结了婚,一起出兵南唐,解除了赵匡胤寿州的围困。宋太宗即位,直接指挥饲养贞德御龙。太平兴国四年(979),随唐太宗北伐,屡败北汉、北辽,战功卓著。同年,迁天吴都督,领西州刺史。五年,移至神威右厢指挥使。雍熙元年(986),任宋五代北伐军总司令,攻平洲、克勤黄岛、锦州。端公元年(988),守北方边城,过雁门、宁武、偏头。抗辽又一次成功了,查校和忠于我军被给予了太多的安慰。调任后,首都任殿前都督。景德镇元年(1004)冬,萧太后率领二十万精兵在益州开战,高与交战,益州大获全胜,萧被迫媾和。不久,高琼驾崩,赐石钟、尚书令、中书令;追封勇士之王。每次刘金定随丈夫北上,他都立下了战功。他死后,与高琼葬在双锁山的一条小溪边。

5.任绪安圣烈高皇后:这位著名的女性是武王高琼的曾孙女。祖父高继勋,父亲高尊福,母亲曹厝。生于宋仁宗天盛九年(1031)。曹仁宗皇帝的祖先曹石,在皇宫里和他的姑姑一起长大,并与赵书和睦相处。再久一点,仁宗让他们在李青七年(1047)结婚。第二年,赵旭出生了。嘉祐八年(1063),仁宗驾崩,赵书继位。他是英宗皇帝,曹植是皇太后,高是圣皇后。至平四年(1068),神教赵勇登基,为太后。元丰八年(1086),哲人赵旭登基,做了王太后。他在元佑去世八年(1093)。62岁的时候。

在短短几十年的宫廷生涯中,高皇后曾两次参政议政。第一次是在元丰八年(1085),由于病重,高皇后出面处理朝政。第二次,高因为年轻的哲人而听政,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听政。这次主要是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度。尽管如此,高太后也不拉裙带关系。一般人很难不偏不倚地忠于赵宋封建王朝的高尚品格。吕后、武则天、慈禧等远远落后于曾经统治王朝的女性。高太后就是蒙城县最优秀的女中学生姚顺。据说,过去蒙城县的门楼雕的是凤凰而不是龙,是为了纪念高太后。

6.任铸(1837——1867),捻军重要首领,蓝旗长,总司令。蒙城郯城人。1985年,民众聚集在郯城,成立举旗起义,响应太平天国和张乐兴诸仁。领兵聘苏鲁、豫皖,大江南北。1857年,天王洪秀全被任命为鲁王,赐其国号,使国家变成民族。天京跌1864。任朱和王曦梁张宗禹* * *推动太平天国以王来文光为龙头,分东西两路北伐,任朱为东路总指挥。在1865年的曹州之战中,清朝王子僧沁被俘并被杀。1867年冬,在赣榆县被汉奸杀害,时年30岁。但是,它的威望已经让清廷朝野震惊;李鸿章称仁主,独霸十年,骑万马,蒙古骑兵无不畏惧,使他成为天下第一骑手。

7.马玉坤(公元1837—1908)被命名为景山。他的祖先是农民,家里很穷。因为臂力过人,是亳州蒋家(八大宗师之一)的护法。28岁(1865)投靠义军,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镇压捻军,立下汗马功劳。升任都司,彝军营长。1869晋升为副总,登记为连长。1870年,马步进入陕西,在马化隆协助左镇压回民起义。公元1874年,在辽阔的汉朝与左翼一起抗击完颜阿骨打和俄罗斯侵略者。经过十几六年的战斗,他收复了十余座城池,主张开荒兴修水利,为边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894年,山西太原总指挥官补。甲午战争期间,马率军赴朝,镇守平壤南门外的大同江东岸,抗击日军。日本侵略者屡战屡败,他被迫撤至东北,驻守营口。1899为浙江知府,次年增补为直隶知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京,马英勇抵抗。由于寡不敌众,他退守南苑,护送慈禧和光绪到xi安。因为护送有功,太子得到了一点保护。光绪三十四年(1908),马玉坤在通县病逝,被追授太保亲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