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在经济危机中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

从1929到1933的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首先,华尔街黑色星期四

1929年3月,赫伯特·胡佛成为第31任美国总统。他曾夸口:我们很快就会消除贫困,家家户户座位上都有车。锅盖揭开,会有一只鸡。然而,经济危机的最初迹象已经出现,消费增长率下降,产品库存积压增加。从1929开始,股票投机就完全失控了,股票发行数量和股价上涨幅度都与真实经济情况相差甚远。9月下旬,知情人士开始大量抛售股票。10年10月24日,星期四,证券交易所就像一个着火的疯人院。人们争先恐后,推搡着,尖叫着,咆哮着,仅仅一天就卖出了13万股。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

一群大银行家急匆匆地在摩根的办公室里召开会议,决定花2亿多美元由交易所副主席作为经纪人购买大量股票。同时,政府派出警察维持交易所的秩序,交易所平静了三四天。

1929 10 10月29日,是一个星期二,股市又在抛售了。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座无虚席,人们不断进取。有些股票本来是48美元一股,今天只卖到了1美元。到6月5438+065438+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证券的价格下跌了50%,损失约450亿美元。股市全面崩盘,大量从事炒股的银行相继倒闭。很多把毕生积蓄买成股票的人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跳楼、上吊、煤气自杀的新闻比比皆是。

第二,危机的蔓延和恶化

纽约股市崩盘后,西方银行家、企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股市的崩盘,美国经济随即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危机期间,110434家工商企业倒闭,采煤业萎缩65.6%,炼钢业萎缩84.77%,汽车业萎缩92.1%,商品零售额萎缩49.5%,出口贸易萎缩67.9%。

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资金流入和对美国的商品出口。这些国家也被卷入了经济危机,英国出现了从银行提取黄金的浪潮。1929从7月初到9月,流出的黄金价值2亿英镑。9月下旬,英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停止发行货币支付黄金。接着,其他一些国家也废除了金本位制,西方货币体系开始崩溃。

欧洲的金融风暴已经蔓延到美国,储户纷纷从银行提款。1933年初,18000多家银行共吸收存款410亿美元,但手头现金不到60亿,根本无力应对储户取款。到今年3月初,已有6000多家银行倒闭,美国公众一片恐慌。西方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想尽办法把危机的后果转嫁给本国人民和亚非拉人民。在拉丁美洲,从美国进口的农业机械和汽车价格仅下降了65,438+00-65,438+05%,而出口的可可豆和咖啡价格下降了50-70%。即便如此,还是有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

西方国家以邻为壑,竭力将危机引向其他国家。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关税平均提高20%以上,其他国家也纷纷提高关税进行报复。各国也展开了货币战和倾销战。自英国废除金本位制,英镑贬值以来,56个国家相继贬值货币,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日本甚至将日元贬值近40%,以此大幅降低棉纺织品等的出口价格,并在全球倾销。

第三,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

危机期间,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垄断资本家为了稳定物价,维持利润,大量破坏农副产品。美国销毁654.38+0万车皮谷物、26万车皮咖啡、28万车皮糖、2.5万吨肉类。美国的报纸公开宣传用谷物做燃料的好处,家庭、学校和机构都用谷物代替煤砖做燃料。

危机期间,美、英、法、德约有29万家企业破产,厂区死气沉沉,工厂铁路上杂草丛生,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剧增。1933年3月,美国失业总人数达到1700万,每4个劳动者中就有1人失业。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拒绝由联邦政府直接救济失业者,但鉴于苹果丰收,同意政府购买一批苹果,低价赊销给失业工人。结果那时候纽约街头每走几步就有人在无精打采的卖苹果。

民间慈善机构和州政府设立了一些救助站和汤站,但“僧多粥少”。1933美国有400万特困户,总共约有1500万到2000万人挣扎在饥饿线上。领取救济的队伍总是很长,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小块面包和一点汤。

城市里一群群乞丐、面黄肌瘦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正用破袋子(称为胡佛袋)在垃圾堆里搜寻吃剩的食物。失业人员经常在码头徘徊等待。腐烂的水果和蔬菜一扔出来,就争先恐后地相互竞争。

美国约有654.38+0万家庭无力支付房屋抵押贷款,被当地法官赶出家门。他们在郊区的空地上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窝棚,称之为“胡佛别墅”。城市周围有大片破旧的窝棚,人们称这些地方为“胡佛村”。有很多人在别人家门口、小巷或公园长椅上过夜,上面盖着旧报纸,被称为“胡佛毛毯”。

大量的建筑师、工程师、医生、教师、作家和其他脑力劳动者也失去了工作。有些学校发不出工资,老师只能去学生家里吃派饭。在农村,大量佃农破产,分裂的农民和农业工人失业。全国各地的公路和铁路上不时出现大量无家可归的人。

第四,与失业和饥饿作斗争

胡佛反复说,“经济很快就会复苏”,“繁荣就在前方”。但是你对失业和饥饿无能为力。3月6日,1930,美国各城市125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纽约11000人参加。1931、12、1932年2月举行了两次全国反饥饿大游行,各城市共有100万人参加。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首都向白宫许愿,1800人一次,3000人一次。这是一次轰动一时的向华盛顿的进军。1932年3月,底特律3000名工人要求福特汽车工厂的老板福特支付一半工资给被解雇的工人。福特报警镇压,造成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几天后,15000人安葬了遇难者,遇难者的棺材上盖着一面红旗。

1932年8月,爱荷华州西和县爆发奶农反抗。一个月内,奶农三次攻击牛奶公司,抗议过度压低牛奶收购价格。抗议者将全部34000磅牛奶倾倒在地上,并将汽油倒入牛奶桶。

在危机期间,最大的抗议斗争是退伍军人要求立即全额支付赔偿的游行。5月,25000名失业老兵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华盛顿。他们和家人在公园的街道上搭起窝棚,或者呆在空荡荡的仓库和政府大楼里。大多数老兵聚集在国会大厦周围,希望至少能与总统交谈一次。胡佛不仅拒绝接见有意愿者,还派警察在白宫周围巡视日月,总统府大门用铁链锁着。

5.罗斯福被选为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出生于纽约海德公园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随父母多次去欧洲,学过法语和德语。从65438年到0900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历史和政治。1904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罗斯福的政治生涯始于1910,当时他赢得了纽约州参议员的选举。1920当选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1921 8月,罗斯福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终年39岁。

1928年,罗斯福重返政坛,竞选纽约州州长。他精力充沛,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儿子的肩膀。1932年,接受民主党提名,罗斯福参加总统选举。他发表广播讲话,“我决心为美国人民实施新政。”深陷困境的美国各界选民对罗斯福寄予希望,“新政”一词不胫而走,很快家喻户晓。罗斯福拄着拐杖,乘火车、汽车和轮船走遍了美国。他一天演讲20多次,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1932 165438+10月,罗斯福以压倒性多数票赢得大选。

不及物动词反危机和改革

从65438年到0933年,美国经济几乎处于绝望的边缘。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数百万美国人通过收音机收听总统发表的就职演说。罗斯福告诉美国人民,他相信美国会振作起来。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召集了一些学者专家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为他们起草法案、起草演讲稿、出谋划策。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关闭。9日召开国会特别会议,提出紧急银行法。由于危机非同寻常,议员们来不及看全文,就用口号投票,通过了法案,授权总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顿和稳定金融秩序。罗斯福总统授权财政部检查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发行30亿美元新钞支持大银行开业,并下令失去支付能力的小银行倒闭以阻止挤兑。不久后,政府颁布了《存款保险法》,以政府的信誉保证5000美元以下存款的安全,以恢复银行的信用。

罗斯福多次举行全国广播讲话,像和大家围着火炉聊天一样,用通俗易懂、亲切的语言介绍情况、说明政策、讲道理,以取得公众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他称之为“炉边聊天”。

1933年5月,国民议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其核心是减少耕作和生产,防止农业生产过剩。农调局共派出65438+万名工人到各地与农民签订减产合同。政府对大幅度减少土地面积,降低牲畜繁殖率的,给予补贴和奖金。根据减少耕作和生产的数百万份合同,减少了小麦、棉花和烟草等15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到1934,美国耕地减少面积达到4000万英亩。为了减少耕作和产量,美国有100万英亩棉田被翻耕,国家为此支付了100亿美元的补贴。

1933年6月,罗斯福批准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要求各工业部门单独设立贸易分支机构,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限制价格、产量、就业等。以避免生产过剩。为了保证法律的顺利实施,政府做了大量的宣传。以印度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作为支持工业复兴法的象征。几年之内,国会先后制定了765部基本法和208部不同行业的补充法规,90%的企业自愿或强制接受了这些法规,并在企业中挂上了“蓝鹰”的招牌。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自愿加入任何工会,与雇主签订集体合同,并规定雇主必须接受最高工作时间和最低工资的限制。

1933年5月,政府颁布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国家拨款向失业者免费发放生活用品,从10年6月起,政府开始试行“以工代赈”政策,即政府雇用失业者修建公共工程,而不是简单地向他们施舍。于是成立了国家工程管理局,建设了654.38+80万小型公共工程项目。如学校、图书馆、道路等。,吸纳了450万失业人员就业。政府还吸收了65438+名08-25岁的无业青年组成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从事植树造林、水利、水土保持、美化公园、修建道路等工作。,每人每月除住宿外可领30美元工资。从1933到1941,吸收了1.4万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伍成员。

7.顶住压力,继续推进改革。

新政初期的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经济形势,特别是政府支出的扩大和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建设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经济稍有起色,一些垄断资本家就起来反对新政。在1935和1936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并被废除。

罗斯福继续坚决推进改革。

首先,继续并扩大公共工程投资。

1935年5月,成立的“项目振兴管理局”主持的大型公共工程,平均每月雇佣工人200多万人,新政最大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工程”。和帮助知识分子,大量的作家、演员、画家和其他知识分子被雇来写旅游指南、为盲人读书、画壁画和在农村演出。

第二,继续调整劳动关系。

1935年7月,劳动关系法颁布,重申劳动者权利;1938年6月,国会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案》,规定每周最高工作时间为40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禁止使用童工。

第三,落实社会保险法。

失业保险基金通过向企业征税、工人工资提成和政府拨款三种方式设立,每年承担失业人员12至26周的保险。年满65岁的退休工资劳动者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不能自立的残疾人、母亲和儿童可以得到救济。

第四,建立“恒常粮仓”

根据1938的新《农业调整法》,政府与农民约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和平价。当供应超过需求,市场价格低于平价时,农民可以储存他们的产品,并获得贷款作为抵押。当市场价格达到平价时,农民出售他们的产品并归还贷款。政府还帮助无家可归的房客和季节工人定居。1937成立了农场保险管理局,设立了30个营地,容纳1.2-1.5万无家可归的家庭,帮助农民偿还债务,向他们发放贷款,组织合作土地租赁和购买农业机械。

第五,放弃财政平衡,实行赤字财政。

罗斯福政府实行赤字预算的财政政策,发行大量公债,以满足政府扩大支出和进行公共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1932-1940年,联邦国债从1948亿美元增加到429.6亿美元,联邦赤字连年增加。

第六,改革税收政策,增加政府收入。

1935年,财产税法颁布,对巨额个人收入征收累进附加税。净收入在50,000美元以上的,税率为365,438+0%;净收入500万美元以上的按75%征税,少数垄断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减少了。有效地遏制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八、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和调节渡过危机,发展经济,稳定政局,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攻击罗斯福的社会主义,罗斯福回答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更相信私营企业。是新政拯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