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开国将军与范《火中三姐妹情》
几十年来,三将军和范家三姐妹三缄其口,使得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鲜为人知。如今三位将军都去世了,他们的篝火之恋也被断断续续回忆起来。风雨人生中的信念和坚持,让人感动。
抗战时期范的三姐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115师进入河北阜平,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家是这一带有名的抗日世家:父亲范成二是村委会第一任主任,二叔范茂如是基层交通站站长,五叔范也是地下党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范家的孩子陆续走上了革命道路。
data-filtered = " filtered " 1952、范景新(中)、范景明(右)、范景阳(左)合影。
大姐范静馨,刚从富平简易师范学校毕业,担任富平县体委一区妇联主任。二姐范景明的女儿范景阳和二叔范茂如报名参加了三区突击剧社,考上了八路军的文艺战士。晋察冀边区有三个引人注目的姐妹:大姐范敬新,性格沉稳,年龄和资历都排第一,人称“老范”;二姐范景明,人称“范二”;大叔的姐姐范景阳自然成了“小粉丝”。
王平、范景新:抗日战争中的爱情
大姐范景新一参加革命,就在富平县体委一区担任妇女主任。战争中,范景新嫁给了老红军王平。王平1907出生在湖北阳信三溪口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1930加入红军时叫王。当时,连长于君是广东人。他每次点名都发不出“只准”两个字,总是喊“王翁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王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明”。
王平上将
1936年,王平从红军大学毕业,到新岗位工作前,和何金年一起去见毛主席。他向毛主席报告:“主席,我要改名。”毛主席幽默地说:“王明是个很好的名字,国际代表!””王平害羞地说,“人们总是取笑我。所以,我要求改名!”毛主席拿起毛笔,在纸上写道:“命令何金年为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为二十七军政治委员。”从此,“王明”正式改名为“王平”。
1941年秋,晋察冀地区反“扫荡”战争频繁。时任三师妇女主任的范景新到二姐范景明所在的万县视察工作。当时范景新才两个月大,全身都肿了。进屋后,他没有脱下背包,也没有喝水。他对范景明说:“鬼子的进攻迫在眉睫,区领导要求各村迅速做好战斗准备。我来主要是检查固墙清场的落实情况。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可能会失去许多村庄,但是食物、棉花、衣物等等。决不能落入魔鬼之手!”
data-filtered = " filtered " 1950王平和妻子范静馨在张家口。
农历八月十五的前一天,范景新和范景明带着两个女干部去了四个村。完成加固城墙的工作后,天色已晚,他们只好在村里过夜,准备明天继续前进。
范景新的背包里是一条军用毛毯,是丈夫王平最心爱的宝贝。长征途中,王平背着它过了千山,在那里既当衣服穿,又一路御寒。这次妻子去万县,王平让她带上军用毛毯,是出于他对战争复杂形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妻子的深爱。秋雨中,被摧毁的村庄废墟中仍有炊烟。他们钻进一间破茅屋,找了两捆麦秸铺在地上。他们四个人挤在一起,靠着这条旧的军用毛毯过了一夜。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姐范敬新一直不愿公开她与王平将军的爱情故事,所以直到今天,这对走过战火的黄金夫妇的传奇经历依然鲜为人知。
王宗槐和范景明:走出延安窑洞的金婚夫妇。
王宗槐和二姐范景明原本互不相识,能走到一起全靠姐姐范景新和姐夫王平。
中将·王宗槐。
1941年,26岁的王宗槐从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长调任三师任政治部主任。报到后,师政委王平俯下身子,神秘地说:“我给你介绍个对象。我妻子范静心有个姐姐叫范静明,是党员,19岁。她既聪明又漂亮。她曾经是部门应急戏剧俱乐部的演员。现在她在白求恩医学院学习。你有时间见她吗?”因为几个人过去向别人介绍自己都不成功,王宗槐没有理会王平说的话,笑着应付了过去。
碰巧王平工作很努力。他见王宗槐不反对,就回去开始和范景新做工作,约范景明在王宗槐见面。一个周六的晚上,学校放假,范景明蹦蹦跳跳去了姐姐家。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一个房间里和他姐夫说话。性格活泼的范景明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闪进了里屋。
王宗槐知道王平想亲自来他家见范景明。他心想:“只要我来了,难怪最后没有成功。”令人惊讶的是,当王宗槐看到充满青春气息的范景明时,之前的漫不经心不见了,变得尴尬而害羞。他总是无言以对...
王宗槐和他的妻子范景明。
这里的大姐范静馨轻声问姐姐,“你看到了吗?他是王宗槐同志。怎么样?”范景明回答:“长相还可以,就是太生硬,太可敬了。”范静心劝妹妹:“不能只看人的外表。热水袋一开始很热,但很快就凉了。热水袋不一样。它们外冷内热,热量长,比热水袋强几十倍!”另一方面,王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推了推王宗槐说:“如果你心里有想法,就大胆地表达出来。不要像木头一样,要活泼……”
王平夫妇还给范景明讲了一个故事,那就是1941秋季反“扫荡”结束后,上级要求晋察冀军区组织部报送一份营级以上干部名单。当时军队没有档案,没有资料可查。我们做什么呢只见王宗槐拿出一支笔,完全凭记忆,把军部、政府、供应、卫生机关和直属营的干部,按照编制顺序列出来,一共将近2000人,最后上报的人数和实际人数相差了一大截!军区领导称赞王宗槐:“了不起!真是军队的‘活字典’!”听完故事,范景明很感动。
我们再次见面时,王宗槐充分发挥了他在政治工作方面的特长,和范景明谈了红军时期的政治工作。他还讲述了自己在舞台上演戏的历史,讲述了自己在小歌剧《红军义务劳动节》中扮演一名红军战士,在《小牛郎》中扮成小女孩...说着说着,王宗槐也唱道:“桃花红了,梅花白了,杏花开了。我看见牧童朝那边走来。穿着斗篷、蓑衣、凉鞋和短笛。叫牧童过来。你知道* * *宣言是谁起草的,十月革命是谁领导的吗?”这还不是全部。王宗槐随后改变了语调,唱起了《兴国山歌》,逗得范景明哈哈大笑,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拨动了双方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
中将·王宗槐和他的妻子范景明少校。
就在王宗槐和范景明关系发展的时候,白求恩医学院搬迁了,范景明随学校从唐县葛公村搬到了树沟大台村。1942年夏,王宗槐被调到第四师任副政委。就这样,两人远隔千山万水,只能书信往来。
每当反“扫荡”结束,王宗槐的信就来了,总是问范景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教给她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医学院的生活非常艰苦。你们烧的柴火和粮食,都要老师和学生扛到很远的封锁线。如果你不小心,你会掉进山沟里。作为班长,范景明自然冲在前面。王宗槐写信教她携带食物和柴火节约能源的方法:提高背包的重心,紧贴背部。范景明尝试的时候真的很管用。学校没有固定的食堂,老师和学生冬天都要在野外露天吃饭。王宗槐叫范景明和其他人蹲成一个小圈,遮挡风沙...范景明一一做到了,真的很管用。“这人心好细啊!”
范景明的心里慢慢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书信往来一年多,双方意气相投,但学校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准结婚。那时候王宗槐已经27岁了,但是他知道范景明很珍惜在医学院学习的机会,所以他再三安慰范景明不要有思想负担,他会等到她毕业。
范景明被王宗槐的理解和支持所感动,更加努力地学习。1944年初,范景明毕业了,可以结婚了,但王宗槐却被命令去千里之外的延安,集中学习一年半,为中共七大做准备。
这时,中央军委决定转晋察冀教导二旅西进,姐夫王平要求范景明随他们去延安。从富平到延安的路上,要经过几个县的敌占区,甚至还要经过同蒲铁路封锁。范景明骑着骡子,跟随二旅旅长顺利通过五台、马县、代县,来到离同蒲铁路不远的宁武地区。今天上午,第二焦旅在准备越过封锁线时被日军发现,遭到猛烈攻击。当范景明骑着骡子走进山谷的泥泞区时,一颗子弹打中了大棉帽。她一摸自己的头,就忍不住对自己说:“还好,我的头保住了。”她抬起头,看到几名士兵已经死亡。范景明从经验中体会到,如果在敌人炮火下渡河,不被打死也会被冻死。于是,范景明骑着骡子,跑到了前面的桥下。渐渐地,枪声听不到了。范景明在狼群出没的荒山上熬过了又冷又饿的漫漫长夜。第二天黄昏,他终于追上了正在克兰东部一个山沟里做饭的第二教导大队的尾部分队。
一个月后,在晋察冀军区十区参谋长肖新怀的帮助下,范景明从绥德赶到延安,见到了王宗槐。王宗槐听取了范景明在此期间的经历。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范景明行程千里,艰辛险阻,但不变的是他对爱情的信念和坚持...
1944年6月26日,王宗槐和范景明在一个8平方米的山洞里举行了婚礼。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祝贺。因为新房太小,大家只好分批进去祝福新人。
邓、、帅和一进山洞,就笑着说:“我们没有得到一床被子作为礼物,我们送你四句话,叫做‘互敬互爱,互勉互励,互信互谅,互让互慰’。”大家纷纷欢呼。郭华若趁机打开横幅:“得偿所愿,得偿所愿。”粟裕、陈锡联、王敏贞、赵也呈上四人联名捐款:“清凉山下岸,美景春色之间,学武习武,亲爱清风年。”这幅礼品对联巧妙地混合了新娘和新郎的名字,再次赢得了掌声。
陈赓、王树声、陈再道、谢富民送的贺词很有意思。他们写出了当时延安颇为流行的一个小戏《背板凳》的意思:“做大事业,背小板凳,可以两全其美,乐在其中。”读完这首诗,每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王宗槐笑着对范景明说:“你小心点,我绝对不会做什么‘扛小板凳’的事情!””这句话让范景明脸红了。
祝贺的人散去后,王宗槐和范景明坐下来排列诗词和对联。他们数了数有65件,这比任何金银首饰都要珍贵!但是,在人驮马的战争年代,要想把它们养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夫妻俩一讨论,就把诗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决定放弃三天婚假,各自去各自的学习和工作岗位...
解放战争初期,王宗槐和他的妻子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贝贝。一年后,二女儿* * *又出生了。因战事繁忙,范景明将* * *带到富平广安村一老乡家寄养。王宗槐和他的妻子整整一年没有见过* * *了。
有一次,王宗槐路过广安村,决定回老家看看。主人不在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瘦弱的小女孩躺在猪圈旁边的破草席上,手里拿着一个生茄子啃着。抱起小女孩,突然发现女孩肚兜上的“王”字,令人心碎。这不是范景明绣的吗?这是女儿* *?他爱怜地掏出手帕,打算给女儿擦脸。这时警卫过来了,部队正要出发。他咬紧牙关,放下孩子,上了马。
恶劣的环境和贫穷的生活没能击垮王宗槐和他的妻子。他们走过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携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1984 65438+10月29日,腊月二十七,当年的老兵举行春节茶话会,大家把王宗槐和范景明推到会场前排。当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王宗槐是不是“坐冷板凳”时,范景明笑着回答:“我们在互爱、互敬、互勉、互信、互谅、互让、互慰中生活了40年!”
易和范景阳:当年的“分配婚姻”风雨飘摇四十年。
看到两姐妹都参加了革命,舅舅的妹妹范景阳忍不住乞求道:“我也想当八路军。带我去!”
数据过滤=“过滤”少将易蔡尧。
1938年春,三师冲锋剧社社长霍家林骑马到富平招聘演员,大姐和二姐带着景阳到剧社所在地唐县石家沟村报名考试。霍家林校长问:“你能怎么办?”景阳说她会跳秧歌,会上台唱歌。她说这话时,脸色变了。两个姐妹有节奏地拍打着她。歌还没唱完,霍校长就拍板了:“扭得好,进舞蹈班!”从此,范景明成了八路军的文艺战士。
两年后,日军进攻越来越嚣张,晋察冀军民伤亡惨重。由于敌后需要大量医务人员,范景阳和二姐范景明响应聂司令员的号召,成为白求恩医学院的学生。二姐在军医班学军事医学,妹妹在药学班学医。后来,她被调到晋察冀第五军分区司令部门诊部下属的休整连当实习医生。
范景阳连队后没多久的一个晚上,一直为连队疗养的张医生对她说:“我想和你谈谈组织上的事。让我见易局长。你今晚陪我去!”范景阳只好陪着张医生走进第五师参谋长易的宿舍。第二天,伊找到指挥官邓华说:“我们昨天见过面。忘了张医生吧。陪她的那个很好!”不到一个月,区组织部长肖找范景阳谈话:“你家的情况已经调查过了,汉奸头子臧智亲自调查过了。没问题,合格,准备结婚!”
“嫁给谁?”范景阳莫名其妙。“还用问吗?参谋长易!他看上你了!”
Data-filtered="filtered "小姐姐范景阳和易。
范景阳觉得易人不错,但结婚太突然,所以建议“暂时再说吧”。“战争啊,哪有空闲时间?大部分人都是先恋爱再结婚。你带头来找他先结婚再谈恋爱!”小的言论在官兵中传开,易和范景阳成了“先结婚后恋爱”的“典型”。
一顿略显丰盛的晚餐后,他们进入了洞房,伊向范景阳介绍了他的经历。易是江西太和人,1916出生,1930参加红军。父亲伊是县苏维埃干部,被敌人杀害,弃尸赣江。我母亲是县里的一名苏维埃女干部,也是在革命低潮时被杀害的。14岁时,易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2年春,易从第五军分区调到第四军分区任参谋长,范景阳也相应调走,成为四师司令部医药部。他们的老上级邓华也被调到四师任师长兼政委兼* * *区委书记。第四师管辖的地区盛产粮食。1943年5月,小麦成熟。为了得到粮食,日军疯狂进攻四师。司令员邓华、参谋长易深入一线,组织部队歼灭敌人。日军趁师部机关兵力空虚,向师部所在地平山县寨北乡滚龙沟发起进攻。
为了避免损失,地区机关转移到没有部队保护的山区。此时,范景阳的大儿子刚满两个月,爱哭。为了不招来魔鬼,她对大家说:“不要不好意思。我马上离开,去河对岸。万一魔鬼遇到我,我有勃朗宁(德国制造的小手枪)。我只有三颗子弹。第一个杀了孩子,第二个杀了魔鬼,第三个给自己。我永远不会被俘虏!”之后,她抱着孩子向河西岸的山上走去。
门诊部的蒋医生追上他说:“我跟你去,就三颗子弹,第三颗是我的!””范景阳一口拒绝,蒋医生抓起随身携带的小行李,开道。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洞穴。正好,孩子睡着了,他们在洞里铺了些干草把孩子放上去,于是他们坐在洞里聊天。就这样,他们从中午一直等到太阳落山,没有魔鬼的踪影时,才回到滚龙沟。
由于该区军民密切配合,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将全区的麦粒全部运回仓库。在各区举行庆祝大会的前一天,伊吹着口琴走进了家门。他忍不住把孩子举过头顶说:“恭喜你,我们的儿子克服了人生的第一个困难!”
1990 10 10月3日,易退役后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4岁。他和景阳结婚49年半,被认为是名义上的金童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