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醪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刘冬酒醅的生产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到1955,刘冬几家大型的私营酒醅店组成了刘冬酒醅合作社集团,扩大了产销规模,但需求还是供不应求。1979年,刘冬供销社正式成立醪糟厂,醪糟年产销量增至7.5万公斤。1984年,东六桥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东六桥的酒酿企业标准,并被收入《中国土特名品辞典》。当时,刘冬醪的名声传遍了全国各地,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刘冬醪糟的销售场面迅速形成了大竹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虽然销售如此火爆,但生产刘冬糟醅的企业多为小作坊,包装粗糙、无法保鲜、携带不便、附加值低等诸多因素使得其无法进入大型商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冬糟醅的进一步发展。
得知这一情况后,大竹月华饮料厂原厂长唐湘华萌生了开发和推广刘冬糟醅的想法。65438-0995年,唐湘华等人成立四川刘冬糟醅有限公司,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共同开发刘冬糟醅。在保持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化生产设备,酒醅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由此,刘冬醪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当时,我们瞄准农副产品精加工潜力巨大的市场,抓住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依靠科技,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努力实现‘人无所不有,人有所新,人有所变,人变创造’的产品发展战略。”四川刘冬酒醅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湘华说,公司先后开发了刘冬牌酒醅、东寒牌酒醅、东寒牌元宵粉等,形成了6个品种、80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山西、天津、广东、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四川巴蜀美食节金奖,第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