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持续出楼市重拳,全链条打击小产权房、回迁房交易。

小产权房和回迁房的交易正在受到更高维度的政策监管。

19年8月,一份由深圳市住建局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查处住宅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交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网上发布。

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人士处了解到该通知的真实性。

《通知》中涉及住宅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地方较多,核心内容有: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不得为住宅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交易材料加盖公章或出具相关证明;公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不得为非法交易提供公证或见证服务。

《通知》下发以来,对更新项目和土方整理项目要核实确认产权人,防止更新项目和土方整理项目炒作回迁房和安置房。中介、员工、网站、微信官方账号等。非法发布违法建筑交易信息将被查处。防止信贷资金非法流入住宅历史遗留的违法建设领域。

《通知》所置换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是指村集体成员在其控制的土地上建造的各类房屋,包括大量房屋,即小产权房、回迁房等非商品房。这些房屋没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也没有在国土房管局备案,无法合法流通,也无法融资、抵押、向银行贷款。

与国内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深圳拥有全国最多的小产权房存量,体量巨大。根据深圳市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深圳约有40万处违法建筑,建筑面积4.2亿平方米,占深圳市总建筑面积的49.27%。直到现在,深圳仍有一半左右的人口住在小产权房里。

2020年底以来,小产权房炒作严重,尤其是在715 208双重政策的打压下,深圳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骤然降温,楼市迎来横盘期。而小产权房作为可比的商品房市场,由于热钱涌入和人为炒作,普遍上涨50%-100%,一房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

除了小产权房,深圳炒房团还炒回迁房和安置房。由于回迁房和安置房不受深圳限购政策影响,即使家庭已经购买两套,个人购买1套,仍然可以通过购买城市更新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回迁安置指标,获得无限量房产,进行炒房。

通知还要求回迁房和安置房:城市更新市场主体与未核实产权权利人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不予备案;除本通知发布前已公示的补偿安置协议外,与未核实产权权利人签订的补偿安置协议不予备案。

未经核实的产权人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和安置协议是不能备案的,也就是说购房者即使买了回迁房和安置房的指标,也因为没有经过核实确认而不能备案。

《通知》从整体上控制了小产权房和回迁房的交易来源、交易流程、交易渠道和资金。这意味着,小产权房、回迁房等住宅历史遗留的违法建筑,已经被政策的全链条正面包围。

这并不是深圳第一次对住宅历史遗留的违法建筑进行高压监管。今年4月以来,小产权房整治风暴席卷深圳。比如深圳龙华区、宝安区等小产权房密集的地区,出台了《关于暂停小产权房交易的通知》、《关于小产权房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深圳市律师协会随即下发了《关于转发深圳市司法局关于禁止为违法建筑销售提供公证和律师见证服务的通知》的通知,禁止为违法建筑提供公证和见证。

此次深圳市住建局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通知》,也被认为是主管部门从更高层面精准打击了小产权房、回迁房等投机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更新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更新规定”要求新项目在半年内确认,不得再进行交易。《通知》提出,对未经产权人核实、尚未确定实施主体的更新项目,各区政府将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组织产权人进行补充核实,防止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回迁房进行炒作。

何仪城市更新集团董事总经理罗宇认为,通知的范围比更新条例更全面,从“新设立的城市更新项目”延伸到各个阶段的城市更新村庄改造项目。这种界定对象类别的扩大也体现在土壤整理项目中,确权要求扩大到土地整理和村庄改造项目的所有阶段。这将有助于以更全面的方式打击城市重建、土地整理和村庄改革项目中的投机行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也表示,深圳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进入打补丁、补漏洞的高频率。政策更加细化、系统化。在堵住商品房市场投资投机的同时,城市更新市场的漏洞也将被同步堵住,从源头上降低城市更新的成本,控制价格反向上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