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铁路的历史沿革
道路于1933年冬勘测,1935年底竣工,1936年6月正式通车,造价450万元。1934+10月淮南铁路还在勘测阶段,铁道部明确认定为淮南煤矿专用铁路,并说明15年6月道路建成后,铁道部认为有必要恢复运营时,可按成本转为公有。至1937,建委将淮南煤矿及专用铁路移交淮南矿业道路有限公司经营,同时募集800万元商业股份,规定经营期限30年。1937年,日军入侵,抗战风生水起。为了满足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需要,这条路被下令摧毁。1938年7月,淮南铁路全线沦陷,日军恢复铁路地雷。1941年,日军拆除了水家湖至裕溪口的一段轨道设备,将其移入水家湖至蚌埠的支线,与津浦路连接。1945年8月,日本投降,蚌埠支线被其破坏。桥上的枕木已经没有了,车站和其他建筑都被完全烧毁了。整个淮南铁路只有田家庵到水家湖27公里的线路。5月438+10月,由吴、胡伟忠领导的接收委员会开展接收工作。当时除了27公里的线路,还有6台机车,10的客车,253辆货车勉强能用。11接收后,淮南铁路局成立,吴任局长,胡伟忠、宁任副局长。水家湖至蚌埠段约61km。日据时期,水家湖到裕溪口一线被日军拆了建,后来就毁了,什么都没留下。在华中铁路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下,该段线路的修复工作于1946年春开始,5月下旬完工,6月1日正式通车。
由于当时抢修仓促,只是为了维持交通,每次发大水都无法充分利用。冬季枯水期,启动改善加固工程,分别扩建和新建蚌埠和炉桥的房屋和公路沿线的房屋。1947夏季雨季前,改造工程完成,运行情况好转。从水家湖到合肥的路段长约70公里。其修复工作于1946年秋季开始,1948年2月开工,6月1948+00全线通车。至此,水化、蚌埠、水田三线已全部贯通,与津浦线联运得到发展。合肥至裕溪口段的轨道设备虽然搬到了水蚌线,但其路基仍能保持旧貌,破损较少,恢复起来并不太难。其轨道设备借用淮南矿业道路有限公司向加拿大订购,其余自行制造维修。
这条线在解放前基本通车。1949年6月,淮南、蚌埠相继解放,淮南铁路收归国有,还政于民。1949 165438+10月,根据铁道部命令,撤销淮南铁路局,并入蚌埠铁路分局。淮南线正线317.5km,站线152.4km,专用线38.1km,车站49座。开行客车13对,包括合肥至北京、合肥至成都直通特快列车和合肥至上海特快列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华取东、打通第二通道的战略部署下,阜阳至淮南新线于1986年底建成通车。淮南铁路已成为第二通道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华东和安徽省四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