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专业
历史系有周秦汉唐研究中心、佛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安事件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专史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5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文科基础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自1997被列为西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成为历史上培养和研究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历史系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所有教师都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考古系成立于2003年,本科专业为考古学。该专业成立于1956,是我国最早的考古专业之一。著名学者马长寿、、刘教授先后主持教学和科研工作,著名学者苏、陈、胡厚宣、颜文儒、、苏白、石兴邦、王中书先后授课指导专业建设。
多年来,考古系充分利用陕西省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立足陕西,依托西北,面向全国,在“211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1986被授予考古与博物馆学硕士学位。2002年,考古专业被列为陕西普通高校名牌专业。2003年被授予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博士学位。2005年,文化遗产与考古研究中心被列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xi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成立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
考古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大部分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技术。该专业成立于1989,为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之首,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应用性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2006年被评为陕西普通高校名牌专业。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部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教4人),实验管理人员1人。大部分老师已经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王丹华、卢寿林、黄克忠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兼职教授。
十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充分利用陕西独特的文物资源和西北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指导思想,加强了文物保护技术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方面,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科生从1990开始招生。从1994开始,招收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方向的文物保护技术硕士生,2006年招收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向的博士生。2005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xi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成立国家文物局“砖石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在教学方面,坚持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思想。课程以历史、考古学和博物馆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为基础。由文物保护技术与方法、文物保护材料、文物分析技术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由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践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委托和选拔青年教师继续深造、选拔和留住优秀毕业生、鼓励在职攻读博士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与敦煌研究院、Xi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人才。1999举办首届全国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目前,该系已培养本科生9人,研究生7人,专科生2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物保护、博物馆、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逐渐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研方面,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在国内外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合作项目,形成了绘画无损分析、青铜器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保护材料、科技考古等研究方向,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