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姓碑刻砖是中国最早的商标原型。
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时,就产生了与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标记。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很多工匠就在产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作为标记,这是对产品质量负责的一种形式。这些符号和标记逐渐转化为商标,这应该是商标的萌芽阶段。东汉的铭文砖是在砖上刻(铸)出生产者的名字和生产年份,具有推销产品的作用。但文字都是排在砖的一面,产品区分不明显,没有装饰。这还是一个标志,并不是商标。真正意义上的商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区分商品的功能,二是美观。从这块“绳”砖的装饰来看,基本具备了商标的特征。“绳砖”是这家砖窑的老板想要打造的招牌。把这三个字贴在砖的长边上,即使你在墙上也能看到。人物的安排也很巧妙。“绳”的笔画很多,占据了画框一半的空间,显得饱满突出。“石”笔画少,结上紧下松,斜钩随波逐流,直至画框右下角,表现出潇洒率真,疏密不一。“砖”字在这里是次要的,甚至是多余的字。传统的“砖”字写法多样,笔画众多,铸造麻烦,作者自行简化。左边有一个土字,表示砖是土做的。左下方的空白处巧妙地放置了“砖”字,使整个画面既富于变化,又很平衡。可以说是原汁原味,恰到好处。年号是次要的,每年都要换。不是商家的招牌。制作方一改传统的题词砖模式,将其从主要内容“绳砖”中分离出来,进一步突出了主题。整砖铭文布局凝重严谨,排列错落有致。四周细线环绕,饰以菱形图案,犹如一枚精致的印章,给人以美感,远远超出了制作标志的范围。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商标。相对于中国最早的商标,起源于宋代,要早几百年。
从上面可以看出,绳姓先民基本上在汉代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商业知识产权,这是有史以来最清楚也是历史上唯一有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