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三里湾,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创业史

1.《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三里湾》《农村巨变》都是自上而下写合作社运动的。开头都是写开会(或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建立或扩大合作社的精神,然后写层层动员,如何克服阻力,最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或目标。这就构成了这类作品的基本情节线索或格局。《创业史》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从中国农村现实背景出发写成(如开头的“序言”),描述了几代农民的“创业”梦想,始终围绕着各个阶层农民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内在要求,描述了他们的动机的形成,描述了他们的冲突,从而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发生的。这就构成了创业史的基本情节线索。2.《书写命运》和《书写方针》因为基本线索不同,在情节布局上也不一样。在三里湾和其他作品中有许多会议、讨论和学习的场景。这种情节布局是宣传解释政策,说明道理,或多或少是一种“写政策”。《创业史》虽然也有会学之策,但总的来说,讲的是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引导读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是“写命运”。读者关心的不是如何执行上级的政策(《三里湾》和《农村巨变》整部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这里),而是人物的命运如何。可以说,三里湾、农村巨变、创业史都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不同的是,《创业史》在反映历史进程的同时,更关注人物命运,所以更有感染力,也就是说更有史诗性。3.“群众运动”和“运动群众”在上述两个方面是互不相同的。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前者是描写人物对外界事件的被动反应(合作运动),作品中的合作运动似乎是由外力和上级发起的,称为“运动群众”;后者是因为人物命运的冲突而发生的事件,合作运动来自人物内心的欲望,真正写出了“群众运动”因此,《创业史》可以说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和动机来反映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一是将历史进程浓缩到人物的命运中,通过人物自身命运的变化来概括历史的必然性;二是把历史动机放在人物动机中,通过对人物动机的分析和描写,揭示历史的必然性。总结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说:创业史始终着眼于贫困农民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内在要求,不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去写落实政策、感动群众,而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去写改变命运、群众运动。通过贫农个人动机与社会历史动机的一致性,反映了中国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必然性。关注人物命运与揭示历史进程的统一,构成了创业史的史诗品格。& ltPIXTEL _ MMI _ EBOOK _ 2005 & g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