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唱的历史发展概况。

二人转起源并盛行于东北三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社会动荡和战乱,文献记载大多不全,只是长期在民间流传,具体情况无从考证。

据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在吉林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扶塞吉)庙会上,有一场跳的表演。早期的二重唱,没有女演员,所有的女角色都是男扮女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传着“二人转”的名称。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和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了地方戏队(表演二人转)。1955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重唱的表演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从此,男女开始用不同的声音演唱,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20世纪60年代,“二人转”戏剧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加强了编舞,开发了新的二人转曲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装,丰富了舞蹈艺术,演员所持道具的种类也有了发展和变化。在内容上取古典剧之精华,弃其糟粕,坚持杜绝“纸级、俗丑表演”;发扬“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演唱要克服“单调、贫乏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唱得好、跳得美、滑稽、演得逼真、细腻”,《伊斯兰教五大支柱》全面,雅俗共赏。

改革开放后,“二人转”的曲调不断更新,以扬琴、琵琶为伴奏乐器,武术场上的鼓、锣、钹也有使用。演员手持道具,加花伞、丝巾、长帛。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也做了相应的改进。舞台表演利用灯光色彩的变化来烘托戏剧情境,综合艺术品质不断提升。这里有很多精彩的曲目,比如马前洒水,回杯,的离别,的赔罪,西厢记听秦,双赛,冯逵卖妻,水满蓝桥。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长期上演。

进入新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二人转演员赵本山决心将二人转这一东北地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剧种发扬光大,再创辉煌。2001年,由赵本山发起的“赵本山杯”二重唱大奖赛,为二重唱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赵本山在本次大奖赛中还收了五位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做徒弟,分别是、王小宝、王晓理、张、,他们都出演了赵本山执导并演出的18集农村轻喜剧《刘老根》。随着该剧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二人转东北热”。二人转演员在剧中的精彩表演也让全国人民对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在这些优秀二人转演员的努力下,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现,将二人转的东北艺术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