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变了人类历史的疾病:冷热交替-疟疾(最后一章)
在所有疾病中,疟疾可能是与人类历史最微妙的互动之一。它长期影响着人类,给现代人留下了基因印记。地中海贫血,瑞香抗原和其他几种遗传变异都归因于这种疾病。疟疾已经成为欧洲帝国主义发展的障碍,甚至使世界许多地区丧失生产力。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深受疟疾之苦,深受其害。
为了便于理解和阅读,先说寄生在人体上的疟原虫有四种,分别是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古代文献中提到疟疾间歇热的参考文献很多,如公元前4、5世纪的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古代印度文献(但很难判断具体时间)、公元前1千年的中国文献等。这些文献也毫无疑问地表明,疟疾已经从希腊流行到了旧世界。所以,现在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疟疾的历史。
疟疾的症状在中国古代医学中有所描述。公元前2700年,医学经典《内经》(作为中国人,我认不出是什么,应该是《黄帝内经~)描述了几个后来被称为疟疾的特征性症状。《内经》是黄帝编辑的。
到公元前四世纪,疟疾在希腊被广泛认识,导致许多城邦人口减少。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了疟疾的主要症状。在梵文医学论文Susruta中,描述了疟疾热的症状,并归因于一些昆虫的叮咬。古代学者一度怀疑是沼泽中恶劣有害的空气(瘴气)引起的间歇性发热。罗马时代的学者意识到,排出死水有时可以控制其发病。印度古书《苏鲁塔》曾提到蚊子与疟疾的关系。在中世纪,意大利人把疾病归咎于有害的空气。
根据历史文献,现代学者确定了许多著名人物都患过疟疾,包括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成为“永恒之城”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文艺复兴初期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汉朝抗击匈奴的霍去病等。长期以来,疟疾一直在旧大陆的各个地区肆虐。比如14世纪,罗马教廷在意法边境避难时发生的“阿维尼翁之囚”。现有的研究表明,虽然亲法教皇希望得到附近法国的支持是有原因的,但担心得罗马热以及避开疟疾流行区也很重要。
上面提到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这里就多说两句,相当于简单地给你讲了一部但丁的历史。但丁的三部曲讲述了他从地狱到天堂看到的一些场景。当然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但他写这个三部曲的主要意图是希望人向善,归属基督教。但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基督教并不是指当时的罗马教会,因为《神曲》中有大量攻击罗马教会迂腐的主要情节。但丁还在《神曲》中指出教皇尼古拉斯三世在地狱的第八层。
好了,回到正题,我们可以在但丁神曲的地狱里看到很多非人的酷刑,比如往人身上浇沥青,用铁刷子刷人。《地狱篇》里有一个特别的惩罚,就像一个患了三天疟疾的人,临近发冷发作的时候,指甲都变白了,只要看一眼树荫,就会全身打战。这就是我听到他跟我说话,但是羞耻心威胁着我,让仆人在英明的主人面前变得勇敢。这里需要补充一下,但丁的想象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他能想出这个满清十大酷刑。在他的作品中,他能想到这种酷刑,是基于他的日常观察。比如刚才对人泼沥青的惩罚,就是他在威尼斯经常能看到码头里的修船工人被沥青烧伤。同理,他能想到疟疾这样的病来折磨,也是因为他自己患过疟疾,很有可能甚至死于疟疾。但丁可以把它作为折磨地狱里的人的素材,除了他更深层次的疾病感,还有疟疾带来的无法忍受的病痛。
刚才讲了疟疾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现在来说说疟疾对古代社会结构造成了什么样的巨大变化,更为现实。在古希腊,疟疾被称为“沼泽热”,因为它常发生在水源密集的沼泽地带;罗马帝国时期疟疾也曾多次流行,尤其是公元前1世纪,对罗马帝国的国力造成了沉重打击。
在1988和1992之间,大卫·索伦发现了罗马和义大利最大的婴儿墓地之一。在罗马时代,婴儿很少被妥善埋葬。这些发现的几个特征使考古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死亡可能是由流行病引起的。所有的坟墓都在一年内的短时间内完成了。墓地中墓葬的空间分布表明,这一时期的流行活动越来越频繁。植物遗骸显示,一年中的时间是夏季,过去这是意大利疟疾的活跃季节。造成如此大规模的死亡需要一种流行病,这种流行病可以席卷整个人口,并同时感染几乎所有的孕妇。此外,在47具挖掘出的婴儿遗骸中,有22具是早产儿,而其他大部分是新生儿。因此,这种疾病的引入不仅会导致高死亡率,还会导致孕妇流产或早产。
恶性疟疾非常符合上面的描述,而在意大利,河谷是疟疾的主要发生地,因为洪水退去后,留下一小滩死水,往往成为蚊子的滋生地。离卢加诺几公里的奥尔特附近,在台伯河,它在过去特别容易遭受洪水。在1832中,当地医生安吉洛·索戈尼描述了卢加诺附近农业工人中间歇性发热的有害症状。这证实了卢加诺当地的环境确实对疟疾非常有利。根据这些间接的论据,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卢加诺婴儿的死亡是由于公元5世纪中期某年夏天恶性疟疾流行,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劳动力损失,罗马帝国可能走向衰落。
除了罗马帝国的例子,疟疾也让苏格兰失去了独立,防止了非洲被欧洲过早入侵。其实还有很多故事,这里就不赘述了(话不多说,懒而已)。
尽管疟疾不断吞噬着人类的生命,但人类从未向疟疾低头。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就一直在寻找战胜疟疾的方法和武器。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医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之前,奎宁是世界上治疗疟疾的主流药物。这种药对治疗疟疾确实有帮助,但是过量服用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所以在治疗中奎宁的用量一直很严格。清朝康熙皇帝也患过疟疾,治疗的药是两个从法国来的传教士带来的金鸡纳膏。这款金鸡纳霜是从金鸡纳霜树的树皮中提取的粉末。它首先被居住在秘鲁的印第安人发现。他们发现剥下树皮,浸泡在水中可以治愈疟疾。17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这种可以治疗疟疾的药物,并将其带回欧洲。100年后,金鸡纳霜的有效成分奎宁被发现,于是人们开始在东南亚大量种植金鸡纳霜树。
二战期间,日本攻占了金鸡纳霜发源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日军想通过限制抗疟药出口来控制敌人。美国人没办法,反过来想。既然疟疾无法治疗,他们就应该消灭蚊子。因此,他们在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杀虫剂来消灭营地中的蚊子,从而大大减少了疟疾的产生。
奎宁作为抗疫药物,被人们使用了几百年,疟原虫也不傻,也逐渐形成了耐药性,直到青蒿素的出现,为疟疾的治疗带来了福音。所以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才变得这么伟大。在与各种疾病的不断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承认,这篇关于疟疾的文章有点水。虽然说很多人可能听说过疟疾,但是没听说过梅毒(我是对的),但是确实关于疟疾的医学资料和历史资料出奇的难找。光是查国内外的资料就占了我每天写作时间的一半。。。。
这应该是影响历史的疾病系列的最后一章,全部十篇。。。。
回头看看这个系列,没想到能写这么多文章。这个假期,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我感受到了疫情对人类的影响。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查资料,润色。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我将与读者分享我的感受。。。
估计后面会有惊喜更新。。。也就是与此相关的话题,比如一些药物,一些人,一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