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什么时候恢复的?

1977恢复高考。1977 10 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条“高校招生重大改革”宣布,中断十多年的高考将恢复。1977,高考后恢复第一次高考招生。57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27.3万人被录取。

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两科,分别为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地理),理工类科目,分别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恢复高考的意义;

1977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而且为新时期及以后中国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恢复高考,这是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具有转折意义的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下乡返乡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招生时优先考虑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恢复高考有什么影响?

首先是改善社会风气。恢复高考后,采取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招生,改变了当时盛行的“走后门”的社会风气,净化了这种风气。恢复高考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改善了社会风气,迎来了中国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从此,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意识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信念,这种信念不仅蔓延到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而且蔓延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是促进社会流动。从表面上看,高考只是高校的一次入学考试,但其社会功能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和教育。高考本质上是年轻一代完成基础教育任务后,由国家主持的大规模、基础性的社会分工。90年代初以前,通过高考进入高校的人,毕业后成为脑力劳动者,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高考是人生决定性的第一步。这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考的根本原因,高考每年都像一个盛大的节日。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让很多人跳出农场,成为“准干部”身份的大学生。在当时,高考可以改变人的身份和地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相当强大。很多下乡回乡的知识青年,还有在工厂打工的青年,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直接上大学,变化相当大。毕业后,他们大多走上了重要岗位,其中很多人成为了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当时恢复高考就像是一个号令,振奋了全民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风气。它清理了“读书无用论”和“唯成分论”的浊流,把第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带到了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它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了健康的轨道,在中国社会由乱而治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年轻人从困惑、不安和沮丧转向积极、冷静和进步,社会秩序得到恢复,中国社会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此后,高考一直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作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介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至10实施。考试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国公民。

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艺术)两类。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全面衡量德、智、体、美,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