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的由来?

据《过年的乐趣》一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代皇帝都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仪式,迎接长夏的到来。当时的君主和臣民都穿着猩红色的长袍,佩戴着玉饰,骑着红色的马和猩红色的汽车,甚至汽车的旗帜也是猩红色的。这种迎接夏天的红色仪式强烈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周朝这一天,我亲自率三官九臣,直到南郊迎夏祭祀。明朝尝到了新的风俗。清代有祭神、尝新事物、称人、煮新茶等活动。时至今日,江浙一带都有“立夏一日,食补”的习俗。如吃健康竹笋、长夏蛋、五虎丹(红枣、黑枣、核桃、桂圆、荔枝)、吃长夏米等。如果这一天不下雨,人们认为天气会很干燥。

后来,随着年代的演变,古代长夏的习俗发生了变化。阿明人刘东在《帝都风光略》中记载“夏季开冰,赐文武大臣。”可见,明代在长夏之日,朝廷中负责冰政的凌官,会把存放在冬窖里的冰挖出来,切碎,由皇帝交给官员。其实长夏皇帝赐冰也不是在明朝。据考证,长夏皇帝给大臣送冰在宋代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和习俗。

在民间,古代的人们虽然夏天吃不到冰,但也有在这一天喝冰的习俗。或者《帝都风光略》里说:“夏天开冰时......人(指普通人)要买卖,两盏铜灯叠在手中,使他们跌跌撞撞,称之为‘冰灯’。”阿清诗人吉恩·廉也在《春秋注》中写道:“在城里敲铜灯卖梅汤的(夏天),远不是卖西瓜的。”据考证,上面所说的“铜灯”其实是一个装冰镇饮料的木桶。“铜灯”一般是黑漆铜箍,盖子上有青铜月牙盖,既表示这酸梅汤是晚上做的,也是吸引顾客的标志。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45°时为“长夏”节气。中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长夏作为夏季的起始日期。二十四节气中说:“也要立”“夏也假,此时万物皆假。”“假”在这里的意思是“大”。事实上,按照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22℃以上,就从夏季开始。“长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入夏,而东北、西北部分地区此时才刚刚入春。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是“百花争艳”的仲春和晚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