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普陀寺有四只大石龟,外形栩栩如生。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南普陀寺,千年古刹,建于唐末。位于厦门市思明区五老峰脚下,与厦门大学仅一路之隔。是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南普陀寺的四大石龟其实也是文物的一部分。

南普陀寺有涉台文物。很多厦门市民和游客都知道南普陀寺属于一处文物保护单位,但更多人不知道南普陀寺还有一处涉台文物保护单位,那就是乾隆御碑。

从乾隆御碑前碑文的信息可以看出,这里的文物于1982年3月被厦门市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厦门涉台文物古迹”。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清晰地说明了文物的前世今生。保护碑背面全文,“御碑四面八方,满文汉字对照。该碑竖立于乾隆五十三至五十四年(1788-1789),原址在南普陀寺门外。每个纪念碑都用一只石龟建造,并由一个黄色的瓦亭保护。1920年南普陀寺扩建,碑移至寺内,一直移至现址。碑文记载了乾隆五十三年清朝镇压台湾林、庄大田起义的始末,极具史料价值。保护域

题词本体”。

从上述文物保护碑的文字介绍中,大致了解了这一文物诞生和变迁的历史。

南普陀寺刻下甘龙御碑的具体内容甘龙四大御碑高3m,宽1.28m,厚0.12m。满汉字花岗岩石碑***8方。

每块碑都是平头,碑文有“帝制”二字,周围浮雕九龙纹饰。碑文都是乾隆皇帝写的,而且是楷书。(厦门文物记录)

四块石碑* * *内有《剿灭台省贼寇擒林年谱》、《暖台省至热河文庙碑文》、《赞台省二十英雄像序》、《傅康安报捕庄大田年谱》等。

在台湾省台南市还有一座乾隆皇帝纪念碑。53年3月,乾隆颁布法令,在台湾省府城、厦门两地,各建“亲编年史语二篇,平台湾省英雄赞序一篇”。六月初三,诏书要求增加“题词平定台湾省藁城热河文庙”,使民众“表达勤政爱民、用兵精明谨慎之意”。

其中,台湾省的皇碑建在台南的池前市,而厦门的皇碑立在南普陀寺的天王庙前。

由于当地石材不符合使用标准,台湾省立御碑和厦门御碑的石材来自泉州同安县所属的金门、烈屿和漳州龙溪县所属的港尾。特别是台湾省立界碑的石头,是从大陆漂洋过海运过来的,原来花费也不小。

南普陀寺乾隆御碑前世1,1788,乾隆皇帝下诏建碑,四条题写。

2.厦门路议后,厦门的御碑立于南普陀寺天王殿前,并分别建有四座御碑亭。

3.石碑取自同安县所属的泉州府金门、烈屿、龙溪县,以及港口尽头的深山峡谷。

4.1920年,封建王朝灭亡。民国九年扩建南普陀寺,大修大殿,在走廊两侧的护墙上镶嵌石碑和碑文。文物受损。

5.“文革”期间,乾隆御碑遭遇意外,正面字被凿,碑文剥落,碑文被毁。

6.1982年,乾隆御碑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正面的碑文被毁了,我们只好刻一个新碑,和背面的老满文碑合在一起。同时将御碑移至现址(南普陀天王庙左侧150米)。

8.拓跋贝的圣兽现在放在一起,闲置在纪念碑两侧。

9.从御碑的现场观察可以看出,后期的新碑正面刻有汉字,字体为红色,字迹清晰可读,而背面刻的满文字体有些模糊,碑体明显断裂重新组装,有明显的交叉。

了解一件文物和一段历史,相信太多人只看到南普陀门口的两对大石龟,外形栩栩如生,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四大神兽背后的故事。保护这个历史遗迹,也是在保护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