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力核心是哪个中央机构?

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端。明朝后期,帝制有些松懈,清朝把封建专制推向了顶峰。

南蜀法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设南书房,原为与翰林院词人讨论学问、吟诗作画而设。因为位于干青宫西南角的房子很特别,所以被命名为南书房。因为南书房“非拜班不得入,受其信任者不得入”,是皇帝严格控制的核心机密机构,随时发布命令,使得南书房“日益强大”。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部分职能转移给朝廷,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重要一步。

大议会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军激战。为了及时处理军报,雍正帝设置了军事机房,雍正十年[100]更名为军部。乾隆皇帝即位后服丧,安排了几位“宰相事务大臣王”进入军部,故改名为宰相事务处。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任亲政,宰相王自辞,恢复兵部之名。从此,军部成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而王在满洲会议上的地位被削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的政治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朝中央集权的顶峰。直到宣彤三年(公元1911)四月十日,清廷宣布成立“责任内阁”,军部被废除。

负责的内阁

宣彤三年(1911五月18)四月十日,清政府宣布废除兵部,实行内阁制,任命宰相和大臣组成内阁。清朝的奕劻亲王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内阁。但由于半数以上的内阁成员是皇室或满族,所以人们有时会将其嘲讽为“皇室内阁”。辛亥革命后内阁崩溃,由袁世凯组成的新内阁取代。

执行机构

六部(官、户、礼、兵、刑、工)是清朝的最高执行机关。各部部长被称为部长,副部长被称为部长助理。此前,大臣都由满族担任。顺治元年(1644),规定大臣、侍郎、韩各一人。除六部外,与六部并列设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裂寺、国子监、秦、翰林书院、太医院、力帆书院、宗仁府、展室府、内务府、都察院。清代官员分“九品十八品”,每一品都与众不同。不在十八级之内者,谓之不配,附于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