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有历史意义的街道

上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著名城市。

据考古发掘,上海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25处,分别反映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早晚有序的文化重叠关系,充分反映了上海的史前历史。

这说明早在6000年前,上海的先民就已经在这里劳动和生活了。

最早的居民主要在沈刚西部从事狩猎、捕鱼和畜牧业活动,后来逐渐开垦和耕种农业,形成定居点。

此后随着三角洲新增滩涂的扩大向东发展,大多具有沿海渔村的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先是吴越之地,后属楚。在楚高烈统治时期,这里是春沈骏黄歇的封地。

相传是黄燮挖的黄浦江,又名春江,上海因此得名“申”。

吴淞江下游两岸的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渔民创造了一种抓螃蟹的工具“胡”,后来“胡”演变成了“上海”。古代对单独流入大海的河流也叫“渎神”,所以上海简称“沪渎”。

自汉代起,上海就有铸钱、冶铁、煮盐。

隋唐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唐开元初年,防御海堤南起严观,北至吴淞江。

土地也被开垦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产粮区。

此后,市、县、镇人口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中唐以后,上海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进一步扩大。唐天宝十年(751),由昆山、嘉兴、海盐三县及华亭县东北的华亭海,即现在的上海市区所在地,设置华亭县。

天宝年间,华亭县东北的青龙集镇,海船拥挤,烟火万千,比起杭州。

随后,由于河道的改变和海岸线的向外延伸,青龙镇逐渐成为内港,地位被北宋熙宁时期崛起的上海所取代。

南宋咸淳三年(1276),设上海镇,隶属华亭县。

当时的上海,作为一个新兴的通商口岸,已经是一个风浪起、商贾云集的地方。

元十四年(1277)在上海镇设立城船公司,后设都城,运送千家万户。

当时的上海镇是“华亭东北的巨镇”。

至元二十八年,华亭县东北五乡被划定,命名为上海县。

上海建县后,经济大发展。

棉花种植业蓬勃发展,棉纺织业也逐渐兴起。

黄道婆,松江乌泥井人,从海南带回先进的纺织技术,改革纺织工具。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促进了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

明代中期,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布料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海外,素有“木棉、丝绸、衣服天下第一”之称。

上海县的另一个经济支柱是航运业。

明朝永乐十年(1412),在川沙高桥镇北部修建一座土丘山,并设有烽火台,方便船只进出长江,称为“宝山”。

当时上海成为海运储粮的集散地。

沙船是海运的主要运输工具。

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海禁开放,次年设立江海关,上海航运业得到空前发展。

上海逐步形成了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南北远洋航运、国际航运等多条航线,成为棉布进出口量最大的吞吐港,也是海上贸易的中转站。有时3000多艘船聚集在上海港。

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全国贸易口岸和粮谷运输中心,被称为“东南之城”。

1840鸦片战争后,英军入侵上海、南京等地,上海正式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65438年至0845年,英国以欺诈手段在上海建立租界。

接着,美租界和法租界相继建立。

后来,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形成了公共租界。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面积32.82平方公里。

租界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国中之国”。

开埠后,上海成为外国殖民者在中国倾销货物和寻找原材料的主要港口。

外资控制了上海海关的关税行政权,垄断了大部分金融外汇和进出口业务,夺取了中国沿海南北洋和长江的航运权。

在航运、银行、外国公司、加工、印刷、制药、建筑、公用事业和其他领域建立了一些现代企业。

一批批外国冒险家来到上海投机倒把,牟取暴利。

上海已成为冒险家的天堂。

同一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先后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招商局、电报分局、机织布局等一批近代企业。

民族工商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棉纺织、面粉、缫丝和香烟。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上海近代工业在企业数量、技术装备、工厂管理等方面确立了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同时不断发展新的工业门类。

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一度成为远东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上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租界成了孤岛。

这一时期,上海经济出现了异常繁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岛情终结,经济一落千丈。

在日伪军的掠夺下,上海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资料极度匮乏,工业全面萎缩,生活必需品极度匮乏,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投机空前活跃,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和操纵了电力、造船、化工、轻工金融、进出口贸易和航运等许多重要行业,而国内官僚买办资本把持着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

大量剩余物资和积压商品充斥美国市场,工厂倒闭之风再起。

与此同时,物价飞涨,人民恐慌,经济危机加深,社会状况恶化。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短短三年,民主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随后,上海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重点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使上海逐步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和科技基地。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面貌显著改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上海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一个新的更加宏伟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