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河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历代统治者如此重视河道建设,保证川昌河随时畅通?这是因为这条古老的河流承载着淮扬,这是以前所有政府机构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淮盐的主要产地是南北的范公堤和串场河。没有这些盐场的高产量,淮盐的税收根本无法保证政府。古人云,“两淮之教训,天下之半租”。以清顺治十年为例,全国税收为212.8万,而淮河盐税收入达到119.7万,占全国盐税收入的56.3%。康熙三年,淮河盐税收入占全国税收的64.5%,即嘉庆八年,淮河盐税收入仍占全国税收的40.8%。由此可见,串场河沿岸淮盐产区在全国的地位有多重要。难怪历代地方官、盐官为了保住戴顶花,制造政治痕迹,一直把川昌河、云岩皂河的修复作为执政的重中之重。在盐城,浪漫的艺术家把川昌河讴歌为母亲河,川昌河就像母亲的甘甜乳汁浇灌着两岸的良田和庄稼。在江苏盐城地区的何丽霞地区,闯荡世界的商人称赞串场河为“水上走廊”。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它确实在通航水运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一些偏执的历史学家还诅咒,川昌河是一条“穿肠而过的河”,榨干了历代盐灶人的血汁。盐城盐农在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下,用瘦弱的身体生产出闪闪发光的淮盐,源源不断地运出去,换上闪闪发光的白银,流入盐商、官员、人头的口袋。以前盐城的盐灶人只能听以泪洗面串场河无奈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