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风土人情

地形学

地质基础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中低山有起伏的山脉,山脊有起伏的丘陵,狭长的山谷,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切割不深的河谷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有阶梯状下降,其间灌注湘江及其支流洛江。最高点海拔1400米,最低点海拔790米,平均海拔约1000米。该区中心的丁字路口海拔820米。

气候

红花岗地区属于中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特别大。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094.2毫米..

土地

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土、水稻土和紫色土。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红花岗区有木本植物407种,隶属于109科,其中国家保护树种18种,特别是小板水风景区的天然南方红豆杉群落。

动物资源

红花岗区共有野生动物10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21种。

矿产资源

红花岗区拥有丰富的锰、铁、铝、硫、钼等资源,其中锰矿储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截至2012,锰矿探明储量约65438+1亿吨;镁矿石储量8000万吨;铝土矿储量3亿吨;煤矿储量约1.2亿吨,属于优质无烟煤;钼镍矿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量30亿吨,分布在所有城镇;白云石储量2亿吨;硅石储量超过3000万吨。

人口和国籍

编辑

红花岗区人民政府

人类人口

到2015,红花岗区总人口70多万。

民族

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海龙秧歌

红花岗区

海龙秧歌是黔北汉族民歌的“瑰宝”。它历史悠久,演唱风格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能工会唱的“村部落”演唱组,演唱了几十首老一辈传下来的秧歌,保留了汉族民歌的精髓。自古以来,黔北就有地方民歌、山歌、打闹曲、秧歌、花灯、傩戏、阳戏等民俗文化。

踏青节

苗族的“踩山节”,也叫踩山节,是苗族同胞悼念祖先的节日。一般是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的节日。踩山节期间,苗族人在山顶竖起花杆,每年更换一次。青年男女围着“花杆”跳舞。小伙子们都穿着崭新的绣着大花边的蓝衬衫,手里拿着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穿着各种图案的百褶裙,打着五颜六色的花伞,一边跳舞,一边唱歌。除了跳舞,年轻男女经常即兴创作歌曲。

邓华戏剧[在云南流行]

黔北灯会是流传于遵义各地数百年的民间歌舞,是新春佳节重要的民间艺术活动。演出时,花灯环绕,灯笼蜡烛环绕,表演者唐二瑶妹领唱,诙谐幽默。大家载歌载舞,气氛热烈。百年来,灯笼贴近世俗的愿望,有酬神祈福的功能。为满足人们庆祝新年、祝贺生日、祝好运、悼念死者和躲避灾难的世俗要求,衍生出了春节灯、长寿灯、幸福灯、许愿灯、孝顺灯和爆燃灯等特殊的灯活动。

秦文歌剧院

遵义秦文戏起源于清末民初。起初只是士绅坐在扬琴上唱歌的一种乐器。随着时间的相互探讨和积累,逐渐转变为一种表演,形成了唱腔、器乐、角色相对完整的秦文戏。士绅的流动使秦文戏在桂阳、安顺都有了戏迷和戏班子,三地交往频繁,促进了秦文戏在贵州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