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动荡岁月之初的波兰人是谁?

16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周围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其成员包括当时俄国所有的大城市。后来,伏尔加、乌拉尔和西伯利亚沿岸的民族也加入进来。俄罗斯的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宣布自己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莫斯科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首都,即“第三罗马”。俄罗斯伊凡三世(1547-1584)的孙子伊凡四世是第一个获得沙皇称号的大公。他在国内推行严厉的恐怖主义政策(封臣减少),奠定了俄国专制政权的基础。同时,他还对国家管理、司法制度、军队和教会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可怕的伊凡死后,王位之争开始了。政治权力的勾心斗角以及波兰和瑞典的武装干涉,使国家陷入危机,即所谓的“混乱时代”。“动荡时代”是指俄罗斯统治家族在1598年灭亡后的一段长期动荡。由于东正教皇室没有继承人,俄罗斯农民在外国势力下沦陷,来自瑞典、立陶宛、德国和波兰的占领者蜂拥而至。1612,在所谓的“动荡时代”的末期,勇敢的俄罗斯人赶走了占领克里姆林宫数月的波兰人。1613年罗马诺夫王朝的开始标志着这个时代的结束。)

1591年,俄国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同父异母的兄弟、皇位继承人迪米特里被鲍里斯·戈东诺夫秘密杀害。1604年,一个自称迪米特里的人出现了,并得到了波兰国王西格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多诺夫之子费多尔二世被杀,迪米特里登基,史称“伪沙皇迪米特里”或“伪迪米特里”。由于亲波兰政策,伪迪米特里触怒了俄罗斯大贵族。在大贵族瓦西里·乔伊斯基的领导下,迪米特里被杀,乔伊斯基即位,史称瓦西里四世(1606-1610)。1607,又一个伪迪米特里出现,再次得到波兰支持。1610年,波兰军队攻占莫斯科,乔伊斯基阵亡。这一次,西吉斯蒙德想让儿子Vvadislav继承俄国王位,后来又改变主意,想自己当俄国沙皇。然而,波兰侵略者在1612年被俄国贵族驱逐。1613年,zemsky sobor宣布建立米哈伊尔·罗曼诺夫,17岁,为沙皇。罗马诺夫王朝开始了。库兹玛·米宁(俄语全名:кузьмаминичзахаре)库兹玛·米宁原本是下诺夫哥罗德的一名屠夫。1611年,俄罗斯遭到波兰和瑞典干涉势力的蹂躏,他与波因格一起组织人民武装力量抗击波兰侵略者,力劝在莫斯科民间起义中受伤的前沙皇大臣杜克·波扎尔斯基出任人民军司令。武装经费来自全俄罗斯人民的捐款。1612年,波扎尔斯基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了被波兰人占领的莫斯科。此后,米嫩在雅罗斯拉夫尔的“国家委员会”任职;1613全俄士绅会议后,成为杜马议员。在沙皇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时代,米宁成为贵族,但不久就去世了。

米宁的遗体被安葬在下诺夫哥罗德的大天使教堂。1818年,为了纪念米宁和波扎尔斯基解放莫斯科的事件,在红场的华西布拉诺教堂前竖立了他们的雕像。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ие在1894年画了一幅名为《库茨马-米宁》的画,画中米宁站在古老的下诺沃格拉德城的集会广场上,呼吁民众捐款。像所有大型历史作品一样,这部作品关注的是主要人物,即主题的载体。在聚集在广场上的人群中,以下诺沃格拉德的白石教堂为背景,米宁对人民的号召显得格外突出。这幅作品内容丰富,笔法自由,整个色调建立在银蓝色和赭色柔和微妙的差异上。

随着1612,下戈尔丁人米宁和大公波扎尔斯基率领的民兵驱逐了入侵者。1613年,全俄士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为沙皇,罗马诺夫王朝由此开始。这个王朝统治了俄罗斯300年。电影《1612动荡岁月》是2007年俄罗斯战争的代表作。这个故事围绕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俄罗斯农民展开,他们配备了他们可以得到的大炮,并雇佣无拘无束的骑士来杀死波兰占领者。这是一部动作片,包含了许多宏大的战争场面,古装击剑打斗,精彩的骑术和围攻城堡的情节。它还包含神话元素:故事中使用了会说话的鱼和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