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介绍一下达州。
达州是中国的“汉阙之乡”、“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炭、电力、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的商业中心。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达州在古代属于巴蒂。自东汉二年、永元二年(公元90年)起,设置县衙,为州、县、府、署、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称达州。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达州是原大仙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川地区成立于1993,达州市成立于1999。
达州曾孕育出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著名思想家唐甄等一代名人。
达州曾经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许、* *、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项守智等50多位* *和国军将领。
交通便利,商业活跃。
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部通道,国道210、318贯穿全境。向莆铁路、大成铁路、大湾铁路四通八达;复航后,河市机场可直达成都、武汉、Xi、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大渝高速已建成通车,2小时内直达重庆,到成都只需3个半小时。大山高速也在规划建设中,曲江航运可经重庆直达上海。
如今,达州已建成水陆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达州的聚集。同时,由于达州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达州已成为全省五大二级物流中心之一,商贸流通十分活跃。
资源丰富,产品丰富。
全市可开发利用的矿产有天然气、钾盐、石灰石、煤炭、石膏、富钾卤水、硫矿、锂、锶、锰、钒等28种,储量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是仅次于新疆和东海的中国第三大气田。
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天然气、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培育了大港集团、华英电力、大竹煤电、华川汽车、川东电缆、川环橡胶、地奥天福、美好塑业、志鹏麻业、金桥麻业等一批优势企业。
达州农副产品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大。是全国和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药材生产基地。邓英牛肉、巴山阙阙舌、东汉酒醅、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橄榄享誉巴蜀内外,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山川秀美,生态宜人。
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AA级旅游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
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
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比三星堆,开发潜力巨大。渠县汉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万源八台山、花峨山雄伟、深邃、巍峨,有“川东峨眉”之誉;宣汉百里峡,风景秀丽,曲折幽深,不比三峡。大竹五峰山竹海绵一万多亩,号称“天下竹林之根”。大仙镇佛山寺群是集佛、儒、道于一体的宗教胜地。
诚信* * *,优质服务。
该市制定完善鼓励外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全程帮扶、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重商、亲商、护商、爱商的政府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改善投资软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商机无限,前景光明。
当前,达州市委、市* * *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弘扬“指导思想实、工作作风实、工作效果实”的“三实”精神,认真落实“有思想、敢担当、善作为、善作为”的“四个干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融入成都、衔接秦巴、强化工作”
达州是改革开放的热土,达州是投资发展的天堂;达州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光明。
开放的达州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达州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商业繁荣繁荣达州。
近年来,达州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实施“流通兴市”战略,夯实市场基础,培育市场主体,打造车队,集聚商务氛围,努力打造秦巴地区商贸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4亿元,增长15.2%,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城市市场零售额52.2亿元,同比增长15.8%;农村市场零售额42.2亿元,同比增长14.5%。
达州区位优势突出,商品辐射能力强,知名度强。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近年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向莆铁路、大成铁路、大湾铁路四通八达。国道265、438+00和365、438+08贯穿全境。曲江通江达海,大渝高速全线通车。河市机场将于年底恢复服务。达州已发展成为水陆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邮电通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枢纽、通讯优势,大大增强了商品的辐射能力。目前已吸引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涌入达州,上海商联集团、香港南一集团、北京全盈、台湾省德克士等企业落户达州发展。
去年以来,达州大力实施“成渝一体、秦巴联动、工农业强市、商贸兴市、跨越赶超、富民强市”的“24字”发展思路,商贸流通业充满活力。
达州积极打造以个体私营为主体的商贸流通生力军,形成了国有、集体、合资、股份制、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渠道少环节竞相发展的商品流通新格局。
2003年,私营企业零售额达到55.8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9.1%,增长24%,比2002年提高3个百分点。
通过营销创新,连锁经营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便民连锁店、连锁超市、专卖店在竞争中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开始进步。
目前全市连锁网点1600多家。2003年,全市连锁企业零售额达到20.5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7%。
全市培育了烟草公司、中石油达州分公司、达州商业集团、天泰药业集团、金属物资公司、农心供销集团、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中国粮油总公司八大重点商业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利税6543.8+0.0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9.7%和6.2%。
商品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多元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商品市场563个,总经营面积近1万平方米。
外贸自营出口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纺织品和食用肉类,出口产品已扩展到机电产品,中药材,家具和其他产品。2003年外贸自营出口10.3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361%。
农业产业化谱新篇章
达州自古以来就是四川的农业大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近年来,达州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3年,达州市农业总产量和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二位,肉类总产量和乡镇企业总产量居全省第三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3元,比上年增加130元。
达州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增值加工潜力巨大。
宣汉的牛和牛、万源老院的乌鸡半角山羊、开江的白鹅各具特色,大竹的苎麻、渠县的黄花、大仙的蚕桑、万源的富硒茶、双耳蘑菇(黑耳、白耳、香菇)和宣汉的道地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久负盛名。
近年来,达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一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426户,其中16户获得“全省农技协会百强”称号,总资产3.2亿元,年营业收入20亿元,带动31.8万户致富。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
全市现有龙头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
今年6-5月,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5亿元,实现税收5564万元。
第三,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目前,全市粮食与播种面积之比达到65:35,农产品综合优质品率达到48%。
第四,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商品基地。
该市发展苎麻、肉牛、茶叶、橄榄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建设“优质粮油、畜禽、苎麻、茶叶、水果、中药材”六大商品基地。
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国家级肉(奶)牛基地县、1国家级油料基地县、2个省级苎麻基地县、2个产茶县、5个瘦肉型猪基地县、3个水禽基地县。渠县黄骅、柑橘基地被确认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竹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
第五,积极推动劳务发展。
达州一直把劳务发展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至2003年,全市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8万人,年劳务收入30多亿元,全市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在600元以上。
天然气开发受到青睐。
达州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1.5万亿立方米,是仅次于新疆和东海的中国第三大气田。
中国石油集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西南分公司组建的川东北气矿进驻达州,全面负责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管理和终端市场开拓。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委* * *高度重视,要求宣汉县委、县* * *以更大的勇气、更务实的作风、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措施抓好天然气资源开发,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重商、亲商、护商、保商的政务环境,全力打造四川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开明和诚信吸引了宣汉两大国有石油公司6543.8+00亿元的投资。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计划投资56.2亿元开发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净化厂投资6543.8+0.5亿元。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投资25亿元在宣汉建设罗家寨净化厂。一期工程投资6543.8+03亿元,于2007年6月正式建成投产。建成后,每天处理含硫天然气600万立方米,每年出口天然气6543.8+066亿立方米,年生产硫磺30万吨。
。
二期工程投资6543.8+0.2亿元,2009年投产。全年出口天然气6543.8+0.5亿立方米,年产硫磺26万吨。
该厂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日处理能力最大、含硫量最高的净化厂。
同时,还将投资近50亿元开发其他几个气田。
今年3月,香港明伦集团看好宣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投资6543.8+0亿元在宣汉建立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40万吨甲醇”项目,目前已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2920万元,投资利润率13.45%,投资利税率23.6%,投资回收期(税后)7.31年。
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达州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优势,进入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发展阶段,为该市建设天然气化工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达州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必将带动和促进达州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达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文化让人眼花缭乱。
达州古称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独特,具有建设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是川东地区旅游类型齐全、旅游资源品位较高的城市。
目前有3个国家AA级旅游区(大仙县的真佛山、宣汉县的百里峡、渠县的龙潭-汉阙),1个国家森林公园(大竹五峰山),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仙县的真佛山、宣汉县的百里峡、万源县的八台山-龙潭河、渠县的龙潭-汉阙),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达州有着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渠县汉阙、宣汉罗家坝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万源保卫战历史陈列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宣汉罗家坝遗址,距今3000-4700年,33号墓凸显巴诸王之迹,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渠县的冯焕、沈福军等七个魁(号称汉魁之乡),是中国最大的汉魁群体。它们以精美的艺术著称,引起了国内外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广泛关注。在大仙县的真佛山,一座佛寺和双塔直插云霄,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宗教胜地。
达州是革命老区。以万源保卫战历史陈列馆、纪念馆、张爱萍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文物,生动再现了许、* *、、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历程。
达州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渠县的三会彩亭,集高跷、杂技、戏剧于一炉,为中国一绝。铜川元酒高登、巴山草锣鼓、竹唢呐、巴山民歌等享誉巴蜀内外。
这座城市看起来焕然一新。
在推进“三化”过程中,达州始终以经营城市为中心,植入新理念,创新经营思路,突出和凸显自身特色,旧貌换新颜。2003年,全市经营城市收入达8.57亿元,同比增加6.2亿元,居全省第四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4%,其中中心城区完成投资1.1.3亿元,其他县(市、区)完成投资6543.8+0.5.7亿元。
市级经营城市收入110536万元。
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达州人民开辟了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
全市上下按照“加快三个转变,推进三个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创新经营城市的理念,坚持把一切可以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的资源纳入经营城市的范围,全面推进城市土地、矿产、水、气、污水处理、城市出租车、公交线路等城市公益事业和公共资源的管理。
成功开展市区1053出租车经营权公开拍卖,实现拍卖收入8074万元;市给排水总公司、市燃气总公司、市电力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企事业单位整体出售,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力推动,达州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3年,全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到18.8%。2003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5万。与2002年底相比,建成区面积增加约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约3万人,中心城区扩张进入加速期。
达州市委、市委决定抓住机遇,通过几年的努力,把达州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人口超过50万、建成区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