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改革或调整经历了哪些步骤?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建国初期的三次“五反”运动:

从1951到1956的三次大的社会变革和确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1957到1962的大跃进;

1966之后的文革,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制度和国有经济制度;

1978后,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私营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经历了四次大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亿万贫困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将土地的分散经营由一家一户变为集体劳动和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制,以队为主”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1978之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的形式把土地分给农民。这种将农民的劳动与他们的收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导致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期,第四次是在90年代,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即农业产业化。正是后两次变革拯救了中国,创造了奇迹,用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