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金银作为货币的?

货币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如“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代货币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次大的演变:

1,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演变。贝壳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就以贝壳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词,大多出自“被”。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贝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钱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造钱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天然货币在中国逐渐退出货币舞台。

2.从杂乱形状到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钱出现到战国时期,中国货币的形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己造钱,一个诸侯国的所有地区也都自己造钱。它以赵的铲币、齐的刀币、秦的圆方孔币和楚的蚁鼻币而闻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为天下货币”,规定全国使用秦的圆方孔半文。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态各异、轻重不一的混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从混乱形态向规范形态的重大演变。秦半良钱确定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3.从地方货币到中央货币的演变。汉初允许郡县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除盗之外,使民铸钱”,所以“盗之如云”。这不仅造成了货币混乱,也让大贾这个富商操纵了铸币权,使他比皇帝还富。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3年,汉武帝收回郡县铸币权,中央统一铸造五铢,成为当时唯一的法定货币。从此确定由中央统一管理硬币的铸造和发行,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的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钱币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铸币权回归中央政府,对稳定朝代政局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从文献重量到鲍彤和元宝的演变。自秦汉以来铸造的硬币通常都清楚地标明钱文货币的重量,如“半两”和“五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李渊决定改革币制,废除不同重量的古币,取“开天辟地”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鲍彤”钱。“开元鲍彤”是秦汉旧制的变化,钱文不讲究重量,是中国古代货币从证件重量到鲍彤、元宝的演变。“开元鲍彤”币是中国最早的鲍彤币。从此,中国的铜币不再以钱文为标准重量,而是与鲍彤、元宝等相称,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鲍彤”。

5.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北宋时期,随着交换的发展,货币流通增多。北宋唐太宗在位时,每年铸币80万,之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造钱币的铜材短缺,政府在一些地区铸造了大量的铁币,以弥补铜币的不足。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的铸铁钱总重达25斤82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要交130斤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方便,以至于北宋印刷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应运而生。在宋真宗,经政府批准,它由成都的16个富裕家庭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饺子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进化史

黄金在世界上承担着货币的职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直到今天,它仍然是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始社会末期,金银充当普遍等价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币的国家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称重货币变为金属硬币,金银币的原始价值和面额逐渐分离。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法案。自金本位时代开始,黄金作为一种货币走上了巅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金币逐渐退出流通。1976 65438+10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议》,规定不再以黄金作为货币计价的标准,黄金进入非货币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黄金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1983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推动了国际黄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货币形态的演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铸造的金银币不再履行流通职能,而演变为收藏和投资用的纪念币和投资币。投资金银币只是硬币形态的贵金属储存和交易手段,其面额只是作为一种货币符号。普通金币作为一种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对黄金价格溢价较低,以方便投资和销售。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国际金币发行国一般都会发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普通金币,供人们投资收藏。在欧美国家,万能金币作为黄金投资品的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为了给公众增加新的投资渠道,销售机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熊猫金币的上市和销售,并研究和开发投资货币市场。

黄金的货币功能正在逐渐减弱。黄金是一种具有货币、金融工具和贵金属属性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目前黄金的一些特性还是符合货币的内在要求的。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实践表明,黄金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仍然具有明显的货币属性,黄金的非货币化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工业黄金、国内黄金、黄金投资行为的调整,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范和准则。主要内容是:确定货币和代币的材料;确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方式;确定发行准备与货币的外部关系。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本位货币。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律补偿能力。也就是说,在货物和服务的交易支付和债务的结算中,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次级货币是对本位货币的等分,使用中有有限的法律补偿,即超过一定数额,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

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4.1银标准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作为货币材料的白银。银币是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律赔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国际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进出口。流通中的纸币可以和银币自由兑换。

1.4.2金银二进制

65438+20世纪40年代期间,由于世界白银产量增加,白银价格持续下跌。由于白银价格不稳定,白银作为货币不利于货币流通和国际支付的稳定。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逐渐过渡到金银本位制。

金银二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都是货币材料,金银币是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律补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币可以自由出口和国际进口。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金银币。

在典型的金银二元制下,金银币的价格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决定。这个标准体系也叫平行标准体系。由于金银价格缺乏稳定性,政府后来规定金币和银币的双本位价格被称为“多重本位制”。双本位制的进一步削弱被称为“跛行本位制”。

在并行的标准体系下,金银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进出口。在双本位制下,由于白银市场价格下跌,政府规定作为货币的银币价值高于市场上的普通商品,套利的结果使得银币充斥流通。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挥作用,最终制约了银币的铸造。但金币仍然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和出口。。

金银两本位制有以下优点:(1)有足够的钱币满足流通需要。(2)在双本位制下,金银价格由政府制定,反过来可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有利于金银币价值的稳定。(3)易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的大小选择金币或银币进行支付。

1.4.3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度概述

第一,从货币制度的演变来看,典型金本位的出现是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也与19世纪后黄金产量的增加有关。金本位制最典型的特点是规定金币为本位货币,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在国际上自由进出口。由于黄金的价值相对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产量和储量有限,黄金不能完全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个世纪,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开始被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被削弱后,金本位制逐渐实施。金条本位制的特点是停止金币的铸造,金币不再流通,流通的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是由金条准备的。

货币的价值与黄金保持着等价关系。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不能兑换金币,但可以兑换金条。黄金可以在国际上自由进出口,纸币可以用金条兑换,但不再自由兑换,规定的兑换限额比较大。因此,这一制度也被称为“富人标准制度”。

第三,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特征与金条标准体系基本相同。而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在国内是不能兑换黄金的,只能兑换与黄金相关的外币。这种制度的本质是将国内黄金存入外国银行,以换取外币。用外币作为国内纸币的发行储备。国内居民可以买外汇,理论上可以带外汇出国换黄金。这个体系也被称为“虚拟金本位”。

(二)金本位崩溃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动摇了金本位制度的基础,金币的自由铸造、熔化、进出口和可兑换性被削弱,这种货币制度难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