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埭镇的历史沿革
长埭镇地处丘陵地带,土壤贫瘠,分为黄壤土、烧冠红粘土、黑卤土三种。黄壤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0%,红粘土约占50%。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谷、豆类、小米和红薯。建国前,小麦亩产量约为100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夏粮总产1,21,600斤,平均亩产436斤。1985春夏,夏粮总产量仍达到15507千斤,亩产442斤。
1980后,烟叶成为该镇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显著。1985年种植烟草4034亩,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62%,亩产263公斤,总产量105.9万公斤,产值约12万元。
1985全乡农机总动力7048.4马力。机械化耕作面积8334亩,占播种面积的15.3%。机收面积150亩,占播种面积的0.3%。农村用电量42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443万斤,氮肥占64%。
1979以来,养殖业发展迅速,牛是全乡的主要牲畜。1985大牲畜头数3842头,其中牛311头,占大牲畜总数的81%,牛1316头,占牛总数的42.3%。当年有4,665,438+0头小牛。1985年,肉类产量43.4万斤,牛奶产量654.38+0万斤,鸡蛋产量39万斤。
长埭镇缺少树木。1984年植树120亩,零星植树143千株,育苗730.5亩。1985年植树126000株,育苗900亩。有果园1536亩。
长埭镇缺水。在1970之前,大部分村庄依靠水井来为人畜供水。只有马屯乡柏树沟水库附近的王龙、赵构和英古村的100多亩农田可以灌溉。自1971开始水利建设。当年打井22口,修建泵站6座,修建水库1座,自流沟2条,灌溉面积835亩。在从1975到1980的五年期间,建造了三个水库,钻了42口机动井。建设11小型泵站,增加灌溉面积4280亩。到1985,全乡有机井68口,其中61;机电灌溉站29座(全部配备),灌溉面积10597亩,占耕地面积的25.8%。
1969成立乡镇企业后,几经波折,到1985,发展到12,从业人员141。其中,彩印厂和煤矿设备厂年产值分别达到654.38+0.8万元和20万元,村办企业654.38+0.2个,从业人员374人。53家合资企业,667名员工;有753个个体企业,2649名雇员。
建国前,长埭村只有两个小杂货铺,1小药店和两个简易餐饮店。新中国成立后,长埭供销社和马岭、市北坳、潘庄、吴家湾四个网点相继成立。1969社会零售额72万元,利润2.9万元;1979 1.5万元,盈利0.4万元;1,985,21.2万元,利润3.8万元。1981年后,个体商户遍布各村。
1985长埭村已成为中心集镇,除餐饮、代购、日用品、化工用具、生产生活资料等9个零售点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联办、个体工商户经营的18家店铺和摊位。每月3次会议(每8天为一次会期),每次会议平均成交额80多万元。拐坪村有生产销售眼镜的传统,1983后成为生产销售眼镜的专业村。全村90余户(占总户数的40%),经营140余人,年收入约3万元。产品远销山西、陕西、甘肃、深圳、温州、广州等省市。
建国前,洛阳到衡水只有一条土路,全长8公里。1958加宽路基,1982沥青路面。长埭公路(碎石路面)1982完成,镇区长6公里。1983修建了3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
民国初年,长埭地区仅有几所私塾和小学。民国初年,乔等人集资创办了长埭中学和女子学校,乔等人集资于1940创办了大德中学。1945更名为长埭正义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2建立长埭公社。公社有3所高中,包括2所初中。1969年有1社会高中,12班初中有帽子小学。1982后,高中撤销合并。到1985,全乡有19所小学,6所初中。
长埭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傅家沟傅永安家的唢呐演奏艺术,一块石碑,从清朝传到1985,已经传了五代,因技艺精湛,后代众多,被称为“唢呐世家”。长埭村业余剧社成立于1928,赵奥、英姑、马岭、潘庄、阳沟村业余剧社也相继成立。其他民间社火,或一村独办,或几村联合办,遍布各村。其中以半坡村的高跷旱船、赵岙村和石背岙的锣鼓、沉酒流狮的名气最高。每年春节和元宵节。1968,乡镇建立广播扩音站。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广播室。全乡有1功放、25功放、40大音箱、3480小家用音箱。1981年后,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数量逐年增加,在1984年达到4184。1978乡镇建立了文化站。1984年投资30万元建设砖木结构剧场,面积1350平方米,座位1275个。
民国时期,长埭市场有益寿堂、德聚堂、祥生堂三家中药店。建国初期,陈景春和鞠扬在长埭村开了一个联合诊所,有中医2人,西医1人,药师1人。65438到0954,诊所开始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公社卫生院成立于1962。到1985年,医务人员17人,床位16张,心电图机1台,电动吸引器2台。1982全乡有35名有行医执照的医生,分散在村卫生室,每个村配备一名妇幼保健员和一名防疫员。
1976乡镇计划生育领导机构成立。1985年已婚育龄妇女节育率81.39%,出生率132,计划生育率91.67%,人口自然增长率-1.81 ‰(死亡182)。1983获河南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1956从洛阳县转到孟津县。1958建立长埭公社,1984改为乡。1997,面积41.7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常宝、东小范、潘庄、西小范、九六坳、腰坳、马岭、赵构、英谷、阳沟、土门沟、半坡、吴家湾、小崔沟、石碑坳、赵奥。2011年4月8日,长埭乡撤乡建镇,正式更名为长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