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提、性质、目的和结果四个方面比较近代和现阶段的对外开放。

1.背景不同:前者处于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全球扩张期,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后者是在二战后的三十年,世界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中国家开始全面振兴社会经济。

2.性质不同的立场:前者是中华民族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威胁下的发展,是被动开放;后者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大变革,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3.目的不同:前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港口和贸易,设立租界区,割让许多沿海城市。中国有被纳入帝国主义世界,成为其附庸的危险;后者是更全面的变革:开放市场,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中共存,开始鼓励投资,逐步创建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和竞争。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潜力,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4.历史影响与结果截然不同:前者导致了中华民族的覆灭与觉醒,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民族主义革命,间接帮助中国摆脱了封建帝王统治的旧社会。并且对整个民族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