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妇女头上戴着一种银首饰。这种银饰品叫什么?
(1)头饰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帕、银浮头排、银簪、银别针、银冠花、银网链、银梳子、银耳环、银童帽。
1银角
落银角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西江型、隧道型、排水型。西江形银角分叉,主纹通常是两条龙戏珠的形象。龙身和珠身为凸花,比底部高出约1 cm。西江形状的银角因为体积大而相当吸引人。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品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为天下一绝。女生佩戴的时候也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色鸡毛。鸡毛随风摇摆,让银角看起来更加高耸,有轻盈飘逸之美。西江银角造型简单,线条明快,最具古风。带孔的银角又叫银扇,因两个分叉的角之间均匀分布着四块银而得名,形似扇骨。银角的主要图案也是两条龙在玩珠子。龙珠分开制作,用银线焊接。两个角的顶端浮雕着钱,四枚银子比两个角高。上面是一只蝴蝶,蝴蝶的嘴里衔着瓜和米。六只凤鸟站在银片之间,展翅欲飞。在各种银角中,以洞形银角最为豪华和精致。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的龙凤如蛟龙般颤动跳跃。周西苗族的银角,也是一把银扇,两角之间有几把扇子,薄而轻,无装饰。位移银角与上述两种银角不同。第一,它不是由别针佩戴的,而是由银片紧紧缠绕在头上起固定作用的手帕。第二,银角像角和羽毛。两个角分为两部分,远看像一个角,近看像一根羽毛。中间有一根树枝,顶端明显是畸形的银羽。用白色鸡毛突出三个ai。造型主题的模糊冲突是根植于造型者宗教观念中的泛灵论和多重表达意识的物化。通过实地调查,排调也是一个巫术发达的地区,这里有148种神龛。
2.银色帽子
银帽分为三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和葛东型。银帽是苗族人的头饰,由许多银花、鸟、蝴蝶、动物和各种形状的银铃铛组成,给人以缤纷和优雅的印象。重安江的银帽呈半珠状,全帽,分内外两层。内层织成适合佩戴的帽圈,外层分为三段,上段为帽顶,冠部由数百朵干金银花组成,簇簇拥挤。帽顶居中,银扇高耸。银扇四周,高花簇上有几只凤鸟、蝴蝶、螳螂,或飞或立,造型逼真。中间的箍是银质浮雕,两条龙在玩珠子,两边是小孩子在玩。下段沿帽箍垂下一排挂钉,都是银链相连,银铃叮当。冠后有三组银羽,十二根齐腰长。重安江式银帽的造型和结构设计充分吸收了古代“摇步”的特点。补药出现在战国时期,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玉的《封赋》。他说:“主人的女儿,掉珍珠和步骤。”。《时世明白石》注:“步步有珠挂其上,步步必摇之。”走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挂珠,一个是颤枝。重安江式银帽所有的银花、银凤、银虫都用弹簧状银线与帽身相连,埋在颤动的枝头。额头的流苏垂得很低,戴帽子的人举起手,于是银花抖动,流苏轻轻抖动,整个银帽顿时被注入了活力。雷山式银帽上大下小,无顶,高约30厘米。靠的是强调帽围的平面装饰。帽围内高约10 cm的银片上布满浮雕的动物、花卉图像,蝴蝶、小鸟等单银片叠放在帽围前,用银线焊接,层次感强。帽顶是银花,枝条颤动,银光闪烁,花姿婀娜。银帽下部是梅绮流苏,浓密整齐。葛东式银帽,半帽,是银围裙和银替换的组合,比较简单。
3.尹威帕
银裹有两种,一种是将松散的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是用银整体制作,垫上布或直接固定在头上。贵州都匀巴固的苗族人,在红绿竖条纹上装饰五件银帽。中间的银饰略大,装饰在额头,其余四件略小,对称装饰在耳朵前后,都是镂空银花。头帕银光闪闪,五颜六色的布料,相得益彰,颇有特色。罗甸枫亭苗族人在蓝色包头帕上,横向排列五个圆锥形银饰,均有铜鼓图案,由两条银链相连。每个球果上都挂着一个蝴蝶瓜和稻穗。雷山苗族人将20顶带涡纹的银帽对称地钉在一个高15cm的红布上,排成两排,两排之间是长方形的银花片,红白相映。整体来说,它是由银,石洞庙马殷围坝是最精致的。分为三层,上层为二十九朵圆形银花,带芒纹;应用层中央镶嵌一个圆形镜片,镜片两侧各有十四个骑兵;下层是圆锥花序。马殷围坝主要以骑马的士兵为装饰。士兵戴盔披甲,行列整齐;马蹄踏银铃,威武雄壮。贵州凯里周西苗族的银帕,中间宽两头窄,扎在额头上,颇像古代首饰中的毛笔。
4.银发夹
苗族银质发夹的款式很多,以花鸟蝴蝶为主要题材。虽然也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简单密集,形态迥异。就风格而言,有的发簪精致生动,有的古拙古朴浑厚端庄,各具特色。雷山西江苗族银发簪数十枝呈扇形展开,花蕊上点缀着绿、黄、红、白四色珠子。粉丝心中有五道银风。它的排列很密集。发夹展平后,像麻雀尾巴一样散开,非常好看。凯里苗族的三个银蝴蝶发夹是一套,五花银簪插在头顶,双花银簪插在左边。石洞苗族银凤簪造型生动,凤颈用银线编织,质感很强。王思明的银凤簪造型夸张。银丰背上开满银花,翅膀和腹部密密麻麻布满灯笼和树叶。整个发簪以鸟为中心,辅之以银片和流苏向四周辐射,宛如一簇灿烂的花束。苗族银饰的不同风格和特点与当地服饰的刺绣和染色图案密切相关。如与仁思苗族同属一个文化区域的丹寨苗族,在蜡染装饰中也常见背上有藤蔓的鸟、头上有藤蔓的长鱼、从鱼嘴中吐出的树枝、盛开的花朵等形象,表达了当地苗族对生命不朽、生生不息的信仰。
5.银别针
银簪属于银簪的范畴,但通常形状简单,所以单独介绍。
别针的种类很多,有叶形银别针、挖耳银别针、方柱银别针、金钱纹珍珠银别针、几何纹银别针、长寿银别针、六角珍珠银别针等等。
苗族人佩戴胸针的方式各不相同。龙里苗族的银簪是三个银泡,每个银泡上挂三个银铃,插在发髻后面。石洞苗族的龙头针大小不一,大的节日用,小的日常佩戴。它的插入方式是水平贯穿顶髻,留一段发卡杆斜伸出顶髻,格外醒目。黎平苗族宽花簪柄为双层桃形,中间高外围薄,上部饰单层花瓣,造型独特。从江苗族的斗签别针很独特,一式几枚,四周是包子。虽然不能遮风挡雨,但是艳丽,特别有味道。贵阳苗族的银角簪,形似银筷,一套十枚。每根树枝根部都挂着挂钉,穿的时候从左到右都插着包子,横七竖八排成一排,远看像一门大炮。
6.银色网链饰品
银网链饰属于簪类,多见于都柳江流域。有一种典型的落鱼五股网链饰品,是用别针穿过圆环固定的,五股银链像网一样散开,盖在发夹后面。清水河流域流行的毛毛虫形银带,也是一种银网链饰品。是一种八角形的空心圆棒,用银线编织而成,用来装饰头后的发髻。
7.银色花梳
银花梳可以用来梳理和压头发,也是一种装饰品。通常是木头做的,外面包着银皮,只有梳子的齿露在外面。梳子背面饰有各种银饰图案。它的形状既复杂又简单。雷山西江苗族银花梳饰有花鸟、龙、鹿等意象,是花梳中的精品。都柳江流域的银花梳,往往在梳背上装饰十多个菩萨或尖角的形象,并附有长长的银链。戴上花梳后,银链分五六层,呈梯形自然垂下。而凯里庐山银花梳只是在木梳上包裹了一层银花,制作相对简单。
8.银耳环
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最多的款式之一,仅贵州博物馆不完全馆藏就有近百种。耳环分为悬挂式、环型、钩型、圆轮式四种,其中悬挂式和环型较多。其多样的风格,一是得益于仿生设计的广泛运用。除了常见的花鸟、蝴蝶、龙等题材外,还出现了苗族耳环的其他意象。湘西苗族的茄形耳环,从整体造型的把握到茄柄、茄蒂等细节的处理,都忠实于原型,力求逼真。流行于贵州都匀的蒜藤耳钉,将蒜藤茎设计成戒指,略过,重点染为吊坠尖端。整个耳环造型简单,风格独特。松果耳钉以去皮的松果为基础,由下而上收敛,节奏感强。塔尖被处理成铜鼓图案的穹顶,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类似的设计还有牛角耳环、蜗牛耳环、米虫耳环、穗燕耳环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苗银匠的创造精神。二是受益于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比如形状不复杂的喇叭形耳环,可分为四棱柱、刻槽四棱柱、刻平耳环、丝织圆柱形耳环。同一个主题,不同造型的吊坠耳环有几十种之多。此外,苗族银匠还善于从生产生活中捕捉灵感。都柳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池塘和稻田养鱼很受欢迎。黎平迫东地区的坠鱼罩耳环,是当地捕鱼方式在银饰上的反映。篮子叫圆篮子,没有底。钓鱼时,先把鱼盖在篮子里,然后再钓。落鱼盖的耳环上部是一根芦苇,用银线编织而成。鱼顺着芦苇口落下,鱼头对着芦苇,就像一群鱼围着盖子游来游去,意思是印象深刻。根据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文化形式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作为银饰,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地域性,并直接受其影响。苗族耳环的款式如此多样,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苗族的分支很多。同一个分支,男女耳环往往不一样,婚前婚后也不一样。而且相对于其他大型银饰,耳环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更小。所以耳环是所有苗族银饰中分布最广,款式最多的。
9银通石矛
由于苗族视银为邪物,居住在清水河流域的苗族有用银装饰孩子的习俗。银饰通常被钉在孩子们的帽子上。传统童帽常以狮子、鱼、蝴蝶等造型,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的“福禄犀首”、“长命富贵”、“六宝”等字样,构思巧妙,造型独特。贵州石洞有一种专门为婴儿制作的银菩萨帽饰。一套九件小巧轻薄,适合不知所措的婴幼儿。
苗族银头饰还包括银头花、银顶花和银瓢头排。
苗族银饰头饰的粘着力在于其特殊的组合、特殊的佩戴方式以及同一头饰的搭配。这个组合很传统。银簪的位置,银梳的方向,银帕的环绕方法,各部分的佩戴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为所欲为。往往是母亲给还不熟练的女儿们一一插入。头饰的偏位也因地而异,或髻顶,或额,或髻侧,或后脑勺。有些地方的头饰不是直接插在发髻顶端,而是用“青布”覆盖,将饰品固定在头布上,呈现出独特的装饰风格。
(2)胸颈饰品
胸颈饰品包括:银领、银压领、银徽、银胸坠等。
1银项圈
苗族人非常重视胸颈的装饰,所以银项圈成为制作精良的银饰分支。分为链式和环式两种。链式由链环连接,可灵活变换;圆形是用银片或银条做成的,设定后不能移动。少数也有链接在一个。此外,还有一种种银排圈,即环,流行于贵州独柳江流域。每组从几个到十个不等,圆的直径由内向外逐级增大。有8字环项链,甜瓜项链,串珠项链,方形项链,铃铛项链等等。环形的有麻绳项圈、麻绳项圈、链环项圈、百叶项圈、篮花项圈、藤项圈、银龙项圈、方柱麻绳项圈。有几百个链圈,链在一个。这条戒指项链很奇怪。它由14个环组成,银片作为内环。为了避免圆环重叠,圆环用银线等距离固定,环面用蝴蝶和瓜做成。绞线项圈呈绞花状,由两根互相贯穿的银条连续编织而成,两端用细银线绞成圆筒状。它的形状是华丽的。银隆领是双层的,用银片拼接而成,内层扁平,表面呈半圆形。上面是一幅浮雕画着两条龙在玩珠子。项圈下缘挂着十一串银坠,分四级,分别代表蝴蝶、莲花菩萨、银铃、树叶。造型大气,工艺复杂,是苗族银领中的精品。藤条项圈的制作工艺简单,但古老的树枝和藤蔓的形状让人感受到山野的清新气息。
2.银领熨烫
银压领是湘西、贵州清水河流域苗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压饰,因能平穿在裙上而得名。银项圈系统是从长寿锁演变而来的。万寿锁,原名“万寿抱”,始于汉代。是端午节挂在门帽上避邪的五色丝线。到了明代,演变为儿童专用的颈饰,后逐渐发展为长寿锁。万寿锁在贵州中部和清水河流域的一些苗族地区,它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长方形。锁篮有“长命富贵”的样式,常与项圈连在一起或一起使用。银压领离原型较远,呈半圆形或肾形,体积增大数倍,图案丰富,制作工艺复杂。湘西苗族银领腰形,表面镂空双龙戏珠图案,挂十只蝴蝶,各挂三片银链叶。16 cm长的银垂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遮住了肚子。雷公山脚下的银压领,集圆雕、浮雕、通雕工艺于一体,造型复杂,工艺精湛。主的纹身是两个圆形的银磷突起的雕刻,中间是一个可移动的空心银球,银龙跃于其上,银花簇于其下。
3.银色胸甲
银胸牌是一些苗族地区流行的胸牌。一般用单层长方形或半圆形篮花银片制成,形状规则,佩戴位置更接近银领银锁。和银项圈一样,银胸甲也是由长生锁演变而来。所以这三种银饰一般在同一个苗支中只用一种,不要超过两种。有些银质徽章比较单一,尺寸较小。有的银质徽章比较大,两三块拼接在一起,几乎覆盖佩戴者的整个胸腹,装饰效果非常夸张。
4.银色胸部吊坠
常见的银胸吊坠有蝴蝶吊坠、鸟吊坠、鱼吊坠、金钱吊坠、骑马人物吊坠等。,一般由银链、吊牌、吊坠组成,有多级,一级一个,一级一个,很多能达到四五级。独柳江流域流行的蝴蝶鹤最大,分五级,全长85厘米以上。这一带的鸟形鹤,原始粗犷,古朴可爱,一绝。大部分地区的胸饰精美绝伦。大部分是“五兵”。“吴冰佩”是汉代流行的一种装饰武器,在当时是一种邪恶的东西。苗族银制符饰中常见的兵器有刀、枪、盾、饭、棍,还有刀、剑、矛、铲等。苗族银饰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造型,另一方面又进行了改良,增加了牙签、耳勺、铲子、镊子等挂件,所以“五兵佩”在苗族乡称为“牙签挂”。其他银饰,如压领、腰饰等,多为五兵制。
(3)手饰
珠宝包括银手镯和戒指。
1.银手镯
手串又称手镯,是苗族银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状各异,形式多样。大部分苗枝的手串都是一样的款式,适合女人,小孩,年轻人。苗族手镯有空心圆柱形、扭形、编织形、浮雕形、镂空形、篮形、焊接形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手镯反映了苗族不同支系的审美差异。款式粗糙的手镯,光滑厚重;精致的手镯用极细的银线编织或焊接成空花,工艺精湛。浮雕手串多为连续的花卉图案或龙纹。双龙盘旋,龙眼凸出的龙镯,生动夸张。以网状银线为表面,以梅花或胸钉为图案的焊接图案手链,很有民族风情。雷山杜南苗族的钉纹管状手镯的形状最为特殊。它的手环面相当宽,类似于古代盔甲配的腕带。
苗族手串的佩戴方式也很有特色。贵州石洞苗族手串不止一对,实际佩戴的多达四五对。从江苗族用五对手镯,排列在手腕和手肘之间。唐代流行金银条制成的弹簧状“袖窿”,又称“跳”,是一种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妇女饰品。
2.银戒指
苗戒戒面较宽,几乎覆盖整个指根面。环面为浮雕花鸟或镂空花卉、扭曲藤蔓。佩戴位置没有明确规定。贵阳附近的苗族人必须戴八个戒指,除拇指外,每个手指一个。与其他银饰相比,传统银戒指的款式最少,受欢迎程度也最窄。
(4)服装
服装配饰包括:银片、银腰链、银扣等。
1银一片
贵州清水河流域的苗族流行穿银衣,银衣片是银衣的主要饰品。银色衣片分为主片和配套片。主件压花,装饰精美,用于装饰衣服的下摆、后背等主要部位。配套件小而简单,用于装饰袖子、裙子、下摆等。,或者缝在主件的缝隙里,起到染色和衬托的作用。石洞苗镀银膜共44片,分为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种。表面浮雕狮、虎、凤、金雉、龙、鹤、蝶、花、罗汉、仙女等形象,三排为一组,上圆下方。有595个帽型银衣泡,与主膜搭配,作为配饰。悬挂60片蝴蝶铃,用在衣服钟摆、袖口等部位,形成银装素裹的音源。西江苗族银装24件,都有吊坠。其中有11衣摆片装饰腰腹;衣背13件,共五排,上下两排两件,中间三层三件。中心片最大,内圈是花鸟图,二圈是指甲纹,三圈是连续的花纹。搭配的是5件带假蛹图案的三角银装,专门用来装饰衣服的边角。蛹形银铃挂盘,装饰在腰带上。同一地区的银衣件用法基本相似,件数可因家境不同而有多有少,纹饰各异,题材多样,保守估计有上百件。
2.银色腰链
大部分苗族地区流行束腰,部分地区用银链做腰封。银腰链多以梅花为链环造型,有单层和双层两种。两端与腰的连接处为银饰,饰有蝴蝶、钱、球形象。
3.银扣
银扣主要流行于都柳江流域的苗族地区,男女皆用。分为带链条的银扣和银扣两种。右开衫前脚使用带链条的银扣,具有装饰性;银扣多用于双排扣的衣服,扣型很多,如梅花扣、金瓜扣、铃铛扣、双球扣等。,有的换成铜扣和锡扣。
五背饰品
背面装饰包括银背挂、银背牌等。
1银背鹤
银背鹤分为实用型和装饰型两种。实用银背鹤,又名背扣,流行于贵州独柳江下游的苗族、侗族地区。当地女孩喜欢戴胸罩,银背挂钩与围兜带相连,挂在背后,不仅可以调节兼作领口的脚围兜的高度,还可以作为装饰品。这种挂在银背上或筷子粗细的银条,盘成螺旋状或方形,重量可达300克以上。装饰性的银背鹤在工厂里更受欢迎,尤其是贵州中部的苗族。常见的有蝴蝶鹤和葫芦鹤,多用于装饰妇女背扇背着孩子。
2.银背卡
装饰风格和效果与银装颇为相似。不过,银背卡是缝在长方形背布上的银片组合而成,而不是直接钉在衣服背面。穿脱都比银装方便,但缺少了银装的一些优雅。
(6)腰部吊坠
腰坠包括银腰带和银腰坠。
1银腰带
银带主要流行于贵州黄平苗族地区,当地称之为银菩萨带,即把几十个或几百个银菩萨缝在布带上,排成两三排。贵州省博物馆有一条银带,上面105银菩萨造型独特,姿态各异,表现了苗族银匠高超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2银钥雕石
银腰饰佩戴在腰部两侧,多为有侧。由于佩戴位置不同,腰坠比福坠小,但造型更精致、更丰富。
(7)鞋子
贵州黎平的一些苗族地区有戴脚饰的习俗。脚饰呈扭曲丝状,儿童佩戴是为了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