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历史沿革
65438-0942国立贵州大学建校之初,有文理学院。文理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是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史的前身。抗战时期,大批学校内迁,许多优秀知识分子来到贵州。著名作家、出版家谢和著名作家齐先后被聘为文理学院特邀讲座。与此同时,校长张廷秀教授利用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秘书的职务,亲自到各地选拔教师。这些学者以他们的品格和学识为贵州大学的人文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9月,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和理学院,人文学科正式单独成立。但1953院系调整后,贵州大学关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8贵州大学重建。重建的时候,贵州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老中青结合非常合理。中文系的王佩芬、李淑媛、朱、张汝舟、皮、李伯华,历史系的姚公枢、张振培等在各自的教学和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时来自北大、复旦、中山大学等地的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迅速进入教学状态,继承了老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古籍善本书页中流淌出来的书香,是当时人文教师家中常见的气味。
1972,贵州大学哲学系成立。哲学系一直重视基础理论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课程比较充实。哲学系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多知名的大学朋友在哲学系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了人生的方向,积累了潜在的力量。
此后,贵州大学的三大人文基础学科按照各自的特色稳步发展,人文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1998,贵州大学成立人文学院。2002年,人文学院重建,逐渐形成规模。文学、历史、哲学等传统学科继承了传统的学术精神和人文魅力,有了更多新的发展。该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一直保持着贵州省高校优秀学科的地位。该专业是贵州省文科百强专业。同时,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受到传统学科学术精神的滋养,努力面向社会,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人文内涵的高层次人才。贵州是一个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省份。根据贵州大学作为地方“211工程”高校的特点,人文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努力走特色发展之路,服务地方。民族学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学科,是传统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纽带,使人文学院在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全院资源建立特色学科方面找到了明确的定位。
人文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教结合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传统的人文魅力和面向当代社会的开放胸怀。传统治学精神和当代学科建设理念的渗透,一点一滴地形成了人文学院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