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的张德福是什么?

张德张富成德府城,又称安阳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第一城为商朝何家贾都城,后盘庚迁殷。自秦五十年(前257年)起,新中(今汤阴县故城一带,安阳以东20余公里)改名为安阳,从此安阳之名载入史册。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将王建攻克安阳,建立安阳城。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在安阳市西南的少盆窑村一带,建立建安羊城。北周二年(580年),隋文帝火烧邺城,把邺城的官吏和居民全部迁到安阳,称为邺城、襄州。宋景德三年(1006),安阳城(包括今天的安阳城和北魏天兴元年的安阳城)建成,周长19里。金朝将安阳改为张德府。明洪武元年(1368),安阳城重建为张德府城。明代的张德府城是方形的,周长9里113台阶,到了宋代被砍去半个安阳城。墙高2.5英尺,厚2英尺,砖内有土。东有永和门,西有大定门,南有镇远门,北有陈宫门。每个门上都有建筑,4个瞭望塔,40个瞭望塔,63个警察商店。城市周围有一条护城河,宽10英尺,深2英尺。在市中心,建有雄伟的三檐鼓楼,北街正中建有钟楼。全市有90多条街道,主街是东西南北四条街。东西大街,总长1657米,南北大街,总长1548米。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9房18巷72胡同之说。所谓九府,就是平福、惜福、老福、福临、铁拐府、娘娘府、罗阳府、雪茹府这六个府。十八巷,即乔家巷、小燕巷、丁家巷、堂子巷、吉家巷、竹竿巷、仁义巷、巷、西钟楼巷、东钟楼巷、西冠带巷、东冠带巷、豆腐巷、步府巷、三义巷、鹅颈巷、夹巷、香巷。以南北街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东府西巷”的分布格局。房子大部分在南北街的东边,巷子大部分在南北街的西边。至于七十二胡同,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可考,可能是城里所有街道的总和,取了个吉利数。明成化十三年(1477)重修。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五十二年(17l3)、雍正七年(1729)三次重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加建“新安门”,后称小西门。古城内的建筑、亭台楼阁、寺庙、城楼布局得当,形成了城市的空间轮廓。文峰塔、高歌亭、鼓楼、钟楼、府城隍庙等高大古建筑点缀着古城的立体景观。东、西、北、南四条街是古老的商业街,大部分是中国传统的民居四合院。特别是仓廪街、东大街以北有许多九门四合院,还有两层四合院,使张德古城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古朴典雅的古城风貌。建国前,鼓楼和钟楼被毁。建国后,城墙和城门被拆除,但古城内的街道和民居建筑基本完好。城里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护城河和许多蓄水坑。城市的西南角保护得很好,变成了三角湖公园。沿着护城河,变成环城公园,成为观光休闲散步的场所。张德涪城面积约2.4平方公里。这座城市主要是住宅和商业区,有9万居民。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安阳市名城规划,重建了北街北段,建有府城神庙、钟楼、郭璞庙、许三里庙等。2000年开通了文峰大道和新商业街。城内的大街小巷都整修成了水泥路面,一些坑塘建起了护栏,植树绿化,不断提高了安阳的名城地位。殷墟和张德府城是安阳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目前,文峰塔、小白塔、周金堂、汉王庙、高歌亭、文昌阁、崔铣庙、傅园及部分明清四合院已修缮一新,为张德府城增添了历史文化名城的色彩,使之成为具有安阳特色的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