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要娱乐,急求作文。
历史不应该被娱乐。近年来,历史书和影视剧迅速走红。先是名著改编的历史剧流行,然后是宫斗剧、武侠剧搬上银幕,然后是历史书流行,然后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大受追捧。高收视率,大量印刷和飙升的人气表明,“历史”似乎很热。回望历史,汲取前车之鉴,从先贤成败和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历史智慧和营养,无疑是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但伴随历史热潮而来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迷途狗”;有人推断李白是“大唐第一危险少年”;有人把梁山泊的义人比作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写岳飞成了宋朝的汉奸,秦桧成了忠臣相;有人骂刘备胡言乱语,骂关公淫荡,诸葛亮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人”;最近又有一个解梦派从《红楼梦》中“验证”:“雍正帝是被曹雪芹毒死的。”他们迎合一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习的旗号,凭空变出一些阴暗、荒诞、荒诞甚至色情的“历史”故事,用耸人听闻、令人惊叹的话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结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一个认识加深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是正常的。但是,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和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它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我们只知道一门独特的科学。”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纷繁复杂的过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一面镜子和面向未来的基石。虽然历史题材的创作可以放宽,不需要严格考证一些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但艺术的虚构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事实,只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找到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梳理历史事件,隐匿历史人物,解读历史经典,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忘祖而骄,以无知的狂妄妖魔化古人。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认真、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认真认定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解读经典。一切结论都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有理有据,有理有据,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我们应该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帮助人们还原历史记忆,丰富文化积淀,为未来提供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开辟一片新天地。历史走向大众,国学流行,这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好机会。而那些靠哗众取宠、谋取私利的方法,那些用娱乐化的方式解读严肃历史的方法,只能败坏学风,误导观众,把日益高涨的传统文化热引向另一条道路。历史和经典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娱乐历史的媚俗化、庸俗化、庸俗化都是不可接受的,以捞名逐利为目的的商业投机更应该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