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拉克什的信息
摩洛哥历史名城马拉喀什是中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区的政治中心。它位于边境的南部,在首都拉巴特以北320公里,在大阿特拉斯山以东50公里,其山顶终年积雪。虽然地处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树木葱郁,花果繁茂,以名胜古迹众多,园林幽静著称,被誉为“摩洛哥南部的明珠”。
马拉喀什,40多万人口,始建于公元1062年,是中世纪摩洛哥王朝的两次首都。在阿拉伯语中,“马拉喀什”的意思是“红色”,因为城墙是由赭色的红色岩石建成的,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沿着老城的红墙漫步,眼前的景象仿佛让人回到遥远的中世纪。珍玛在城里吗?埃勒?弗纳广场是最繁华的地方。每天下午,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观看广场上的露天表演。马拉喀什的民间艺术活动历史悠久,尤其是来自山区和沙漠地区的小型歌舞队表演的具有地方风味的阿拉伯民间歌舞。他们通常在广场上自由表演,并于每年5月在这里举行一次史无前例的联欢盛典。在广场上,在人群围成的圈子里,除了歌舞表演,还有惊险的杂技、刺激的蛇戏,还有说书人讲的美丽故事...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十分热闹。直到夜幕降临,人群散去,广场才变得安静下来。广场附近,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房屋密集,铺面众多,商品丰富,到处都是围着白色围巾、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烤羊肉和烤面包的味道。露天餐馆和小吃店遍布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狭窄的街巷异常拥挤,完全是中世纪熙熙攘攘的集市。新城区建于1913,这里有很多欧式建筑,街道宽阔,树荫浓密,充满现代气息。
在马拉喀什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先吸引游客的是库图比亚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195年,由拉巴特哈桑塔的建筑师雅库布建造。埃勒?曼苏尔主持整修,纪念战胜西班牙人。清真寺的尖塔高67米,外观宏伟。它是北非最美丽的建筑之一。与其他清真寺相比,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建造宣礼塔时,将近一万袋珍贵的香料混合在粘合石头的泥土中,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至今仍散发着芳香,因此也被称为“香塔”。库图比亚清真寺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爬上塔顶召唤人们祈祷的布道者必须是盲人。原因是为了防止有人趁机偷窥附近宫殿后院的嫔妃。其他著名的古建筑还有建于19世纪的巴契亚特宫、16世纪的萨阿迪王朝圆顶陵墓和达西赛义德博物馆。城东的阿克达尔橄榄园有700多年的历史,长3.2公里,宽1.5公里。它是马拉喀什众多花园中最大的一个。园中橄榄树茂密,一望无际,还有小柑橘园和杏园。花园里有六个巨大的水库,水质清澈透明。这是来自阿特拉斯山的雪水,通过涵洞汲取,用于浇灌花园。橄榄园有着大自然的淳朴之美,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市郊的阿特拉斯山,峰顶终年积雪,银光闪闪,是一个无限宁静美丽的银白色世界;山坡上的树是绿色的,老树和幼苗交替生长,就像一片闪耀着绿光的海洋;山脚下的绿草是无国界的,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散落着野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仿佛是给地毯准备的图案。阿特拉斯山中的瀑布仿佛从山上白白飞下,轻盈无声,像白色的花朵散落在天空,太美了。
摩洛哥独立以来,马拉喀什的工业发展迅速,有纺织、石油开采、罐头食品、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郊区盛产Hauz平原,阿特拉斯山上的雪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是农业灌溉的发达地区,盛产小麦、水果、枣、橄榄等。交通也十分便利,铁路连接达尔贝达和拉巴特,公路四通八达,为游客游览马拉喀什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马拉喀什的手工艺品精美,手工编织的地毯久负盛名,成为抢手的旅游商品。
马拉喀什是由穆斯林王朝统治的摩洛哥古都,四大皇城遗址之一,被称为南方首都,也是摩洛哥的旅游胜地。摩洛哥的名字也来源于这个首都。这个多姿多彩的地方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这里的空气弥漫着阿拉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合味道。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有四个小时的旅程。沿着公路进入北非内陆,远远就能看到北非最高的山峰阿特拉斯山顶已经被白雪覆盖,空气中开始弥漫着烤羊肉的香味。当游客来到这里时,一定不能错过Djemaa el Fna广场,广场周围是皮革工艺品和服装的小店。这里是各种江湖艺人的生活舞台,到处都有蛇猴表演、民乐、舞蹈演员、泥水匠、写真集小贩。他们不遗余力地吸引顾客,竞争非常激烈,非常有趣。到了晚上,广场的风格就大不一样了,变成了现代的夜市,摩洛哥名菜都在这里发布。游客可以参观古迹,品尝法式咖啡或阿拉伯式薄荷茶,再加上美味的摩洛哥菜肴,非常有趣。
马拉喀什在穆瓦黑杜王朝统治下于1062年开始兴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红城”(建筑颜色为红棕色)建于1070,被认为是纯穆斯林的建筑艺术。市内著名建筑Koutoubia清真寺,建于1157。它的尖塔由红色石头制成,高77米。它是当时北非最高的建筑,从城市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对游客来说就像一座“灯塔”。郊区散布着近65438万棵椰枣树,景色十分壮观。
从12世纪到16世纪,马拉喀什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被称为“七圣”。至今仍有人说去七圣朝圣就是去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是一座红色的城市。无论是皇宫,穷人居住的老城区,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酒店,外墙的颜色都是泥红色。在寒冷的冬天,这种陶红色更容易让人感到温暖。然而,游客在马拉喀什能感受到的温暖,大概也就只有这些了。因为从你准备接近城市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了一些人追求的目标。
如果你不是穆斯林,就不允许进入清真寺。老城区的市场,离清真寺不远,中间隔着一个巨大的广场。在广场上,变戏法的、手绘的、算命的等等聚集在一起。初来乍到的游客不禁频频举起相机。那些认为你把他拍下来了的人会伸手向你要钱。
Djemaa el Fna广场充满活力,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流的Babouches(摩洛哥传统拖鞋)和高品质的jellaba(摩洛哥传统服饰)。按照服装、皮具、地毯、鞋帽划分成各个购物区,走在小街上再小心也还是会迷路。从日出到深夜,Djemaa el Fna广场不眠不休。你可以看到印度的蛇舞者、卖香料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艺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卖食物、饮料、服装、地毯、家具、皮革和手工艺品的摊位。就像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因为有Djemaa el Fna广场。
马拉喀什巨大的市场是专门为游客设计的,占据了老城区的外围。小店里的商品无非是陶器、皮具、首饰、铁艺、地毯等。,而且铺天盖地的也很美。坚持原产地购物的原则,我在这里只是随便逛逛,店家纠结,直走。巷子深处某人窗前的一两盆花草,给一些脏乱破败的老城区增添了不少生机。
此外,在马拉喀什,杀害游客的现象非常严重,经常以各种借口多收游客钱。离开马拉喀什的那天早上,独自从市场回来的马说,她终于知道当地人的价格了,只有三分之一!在摩洛哥,给小费是必须的,尤其是在马拉喀什。服务员根据小费的多少来决定是微笑还是提供咨询服务。可见一家咖啡馆的服务员大概是对10迪拉姆的小费非常不满。当马问路时,它故意指向相反的方向。
马拉喀什有14座主要古城门,由阿尔莫拉维德王朝国王阿里·伊本-优素福于1126年修建。城市里有许多宫殿和古墓,但最著名的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杰马阿·埃尔-弗纳广场。
大多数去马拉喀什的游客是法国和德国游客。在很多欧洲人眼里,摩洛哥与毒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丹吉尔,欧洲人喜欢在这里享受阳光沙滩。马拉喀什是另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它正准备把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和商业会议中心。
作为摩洛哥历代王朝的首都,马拉喀什是伊斯兰文化和学术的中心,也是撒哈拉沙漠商队的北方贸易基地。作为城市的象征,库特比亚清真寺建于1199。它被称为“书店清真寺”,因书商曾在清真寺内院开书店而得名。同时,马拉喀什城是非洲西北部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古城之一,红色古城墙历经800多年的风雨依然雄伟。市中心的吉马阿埃尔付娜广场(意为“死亡广场”)建于12世纪。这里曾经是公开处决反抗者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艺术家聚集的广场。马拉喀什最大的魅力是什么?不同民族的艺术家聚集在天上的广场,就像一个“全球文化”的聚集地。2003年6月,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