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手法医学和推拿流派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辛亥革命成功后(1911),当时的政府对中医和按摩仍有政策限制,按摩只能在民间继续发展。当时按摩诊所主要是私人执业。

这一时期,随着西医的传入,西方的手法医学也开始传入中国。

公元1928年,丁编著的《西医推拿术》第一次向中国展示了西方推拿医学。

65438-0934杨华亭编著的《华氏按摩手法》是一部融合了现代东西方医学知识和我国传统按摩方法的按摩专著。

65438-0935,谢建新《整脊外科专刊》全面介绍了西方整脊疗法。

此外,还有主编的《西方推拿手法》、陈主编的《推拿手法讲座(最新)》、陈奎生、金兆军译的《实用推拿手法与矫正操》、薛必利、许译的《推拿方法概论》等。

这些西方手法医学著作对中西按摩医学的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其中,脊柱手法推动了我国传统导引手法的发展。

推拿流派的形成是现代推拿发展的一大特色。按摩具有技能要求高,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特点。推拿的技术和学术发展依赖于人们的传授和传承。然而,通过师徒或世代相传的传授,很难提高推拿的学术水平,而且推拿学术发展萎缩或中断往往是由于人为因素。于是,区域性、规模化的推拿学校应运而生。

一个推拿流派至少应具备以下要素:学术思路清晰,适应症独特,对病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流传范围较大,著作具有代表性。但由于推拿的历史局限性,很多学校达不到这个条件。

当时形成的推拿学术流派主要有:

1.一指禅推拿是江苏扬州丁凤山(1842-1915)所得,为清代河南李剑晨传。结合中医理论,在扬州、上海、杭州等地实行一指禅推拿,其弟子广为接受。知名弟子有王松山(1873-1962)、钱福清(1882-1967)、丁树山(1886-1931)。钱(1881—1933)、丁鹏山(1895—1953)、(1900—1978)、。此外,在沪开设陈氏推拿诊所的《黄氏医籍》和《陈氏推拿指南》的作者黄汉儒也属此派。当时的一指禅推拿流派主要是以一指禅推拿为主。根据一指禅鲔鱼的手册,有十种方法:按、揉、推、拿、揉、抄、掖、扭、绕、揉。

一指禅按摩适应症广泛,尤其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如头痛、头晕、失眠、劳损内伤等。)、胃肠道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慢性腹泻、便秘等。)、面瘫、月经不调、痛经、慢性鼻炎和颈椎病、漏肩、关节痛等疾病。比如今天重新受到关注的戒毒问题,一指禅按摩院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探索成功。《支一陈氏推拿手册·莫雨》中说:“鸦片是世界上的一大灾难,中国人民受害最深。一旦你对它上瘾,你就无法摆脱它。对人健康的损害不止是疾病。韩儒研究多年,洞察其隐蔽性。盖各种香烟能使人气血神经快,尤其是鸦片。瘾君子戒了,气血会突然停滞,精神会疲惫,神经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按摩具有行气活血、激活神经、仔细检视人体虚实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脏腑受烟感染而成癣,也就是直接针对脏腑的穴位,进行手术。让烟毒从大小便中排出,其瘾就断了。不仅对身体无害,还能因此变得强壮,是戒烟的好方法。”

除了黄的医籍和《一指禅推拿学讲义》之外,还有一部关于一指禅推拿学的代表作。

2.法国推拿学派创始人丁继峰,出生于一指禅推拿世家。他的祖父丁凤山和父亲丁树山都是伟大的一指禅人。20世纪40年代,丁继峰针对当时按摩门诊存在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较多,而原有手法不足或效率低下的矛盾,在原有一指禅按摩流派法的基础上进行改变,采用手背尺侧作为接触面,既增加了刺激,又有柔和感。因此,它因不同于原始的易指禅按摩方法而得名。后来,该方法与被动关节运动相结合,并辅以揉按、握持、捻搓,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法式按摩流派。艾灸因其对软组织损伤、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独特疗效,逐渐受到患者的欢迎和按摩界的认可。法国推拿学派创办于上海,影响力遍及全国,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推拿手法之一。

3.内功内功可以追溯到清末山东济宁的李嘉树。李擅长武术,擅长手法治疗。李川的同乡马万祺(1884-1941)上世纪20年代从山东来到上海,以拳术和内推闻名。他的儿子马德隆和弟弟马万龙(1903—1969)得到了衣钵。内功按摩主张患者以锻炼少林内功为主,手法治疗为辅。其特色手法为揉、打、五指握,并有一套全身按摩的常规手法,擅长治疗妇科病。

4.脏腑推压同治年间,河北雄县王文(约1840-1930)中年咯血,多次治疗无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正在旅行的道士,用手法治好了他的顽疾,并用《推压精气》这本书教他。王因病当了医生,用推拿手法治病,在河北塘沽小有名气。1910年后,王亚儒收为单传弟子。王亚儒从师十余年,后根据王文的教导和自己的经验,口述了《脏腑图穴位法》这本书。此派以推针为主,腹部手法为主,注重调理脾胃,注重调理兰门穴,贯通上下气。

5.腹部诊断与按摩罗(1881—1965),河北武义人。早年向父亲学习生活起居和按摩疗法的方法,后师从当地名医李畅,并走访东北、北京、天津等地按摩名人。罗继承了几乎失传的古代腹诊法,结合独特的技法,创立了在重庆及西南地区颇有影响的腹诊按摩学派。诊断方法中强调腹部诊断,常用的方法有推、拿、按、揉、揉、摇、引、称等。治疗方法上突出了补、温、和、通、发汗、吐、下八法。

此外,以治疗骨科疾病为主的推拿术已遍布全国,可称为“正骨推拿”。“捏拍”、“针压”等特色推拿手法也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