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起源和艺术。越详细越好!

剪纸的文化背景。

据考证,从商代(公元前1600-1100年)开始,就有人用金箔、银箔、皮革或丝绸制作装饰品。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据说汉武帝最宠爱的公主李死后,皇帝思念他,寝食难安,就请术士用麻纸剪出的形象来招魂。这可能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并推广了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雕版形式因为找到了更大众化的材料,诞生了剪纸艺术,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唐宋时期,流行“雕金取胜”的习俗。“胜利”是用纸、金银箔、丝绸、绢剪下的图案,一组正方形的几何形状,称为“方胜”;被切成花草的叫“华生”,被切成人形的叫“人胜”。南朝梁宗谷在《荆楚纪年》中记载:“正月初七为一日,《年谱·东方朔传》):天地之初,有鸡、狗、猪、羊、牛、马、人、谷。晴天以丰物为主,阴天则是灾难性的。八天中,人民节最重要,又称“民胜节”)以七种菜为一汤;给人剪彩,或者给人刻金箔,贴屏,还要戴在头上和太阳穴上;他还创造了华生来互相继承。”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过一首名为《人的一天》的诗:“今天,每个人都在这个时候得到它,我们可以笑着谈论它。前敬柏叶,以酒歇,寒中得金花。”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也写过一首诗《百姓日》,诗中说:“刻金胜广俗,剪彩兴民。”唐代李渊《剪彩》诗中写道:“剪彩赠相亲,银饰凤。两个都是御鸟,两次过桥。叶为金刀,花新带玉。愿你千万岁,处处迎春。”新疆上世纪60年代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幅唐代的仁胜剪纸,七个女人排成一排,用这个胜利来装饰发髻。

在日本正仓医院,有两件唐代的华生件。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的《杂产志》记载,“人赢两块...天平宝字年是八月二十四日赠”,日本天平宝字年是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个是罗帝的金箔刻字,上面刻着祝福的吉祥文字:“节日快乐,新的祝福,千年和谐,长命百岁。”另一种是用金箔雕刻,用红绿罗的花和叶子装饰。在中心,一个孩子和一只狗在竹林下玩耍。

当时有一种流行的用双帛和丝绸切割的小横幅,称为春半,或尊生和春生,在开春那天用作节日礼物,或戴在头上,挂在柳枝上,或贴在屏风上。李商隐在《自傲诗》中写道:“请写在春天,春天将赢得宜春日。”傲慢的老师让父亲在剪彩做成的春联上写下“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是春天的第一天,象征着万物的复兴和繁荣,在唐宋时期,为人民节剪彩的民俗逐渐集中在立春之日,人们剪出各种各样的锣、横幅、春燕和蝴蝶作为节日礼物。这一天,皇帝还接见了他的大臣们,并分别给了他们金银或罗。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菩萨蛮》一诗中写道:“烛底明,钗头凤胜灯。”有一种鸟,因头上有一顶金黄色的羽冠,形似秋生的一枝,故名戴胜鸟。在魏的《听莺歌》中,“伯劳鸟飞越声,桑园黛生下绿”,笙声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的《岁时录》说:“元旦时,用鸦青纸或绿丝剪成四十九面条幅,围起一面大条幅,或按父母年龄扛着,或贴在门上。

到了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出现了很多工艺美术,出现了专业的剪纸艺人。周觅《智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师裴亮,“旧天都街,有剪各色之人,极为精致,随意而作。瓷砖里比较有敬意的,是专门削家书字的。然后,突然,一些青少年可以在袖子上剪字剪花。他比较擅长两个人,所以擅长一时的名声。

明清笔记和地方志中也记载了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年间用纱灯笼制作,以料纸雕成花、竹、鸟,光晕轻厚。溶解蜡和染料,用薄纱布夹住。阳光普照,皎洁明亮,奋飞起舞,在轻烟中,与真人难辨。”

《兖州建德县志》载:“林,字纲斋,幼时作书,中年失明。他是剪纸人物,龙蛇飞舞,点画还不错。人们把房间装饰成一个竖井,...叫做“森林剪刀”的日子。“《保定府志》载:“某名女子,亦为张采公之女。有聪明的头脑,与人交谈,小心翼翼地剪开袖中的春花秋菊细草,失去了头脑;其切香(大+面积)绝对别出心裁,引人注目,胜者为宝。

清代陈云伯《画林新诗》说:“南宋时,有人能以袖裁字,与古人功名无异。这几年扬州宝骏做的最多,尤其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而且有句诗说:“剪画比剪书聪明,飞花飞鸟游近鱼;让他好好过一个二月的春风,恐怕还不如砍掉垂柳。“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宫廷画家邹元斗画了一幅风俗画《新年轴心》,祝福新年的开始。画的上方挂着五个五颜六色的剪纸“门笼”。门垫的形式是从春旗演变而来的。清代剪纸进入宫廷,是因为满族有剪纸的习俗。紫禁城里,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为洞房的沈宁宫,是按照满族习俗裱糊的,四角是写着双喜字的黑色剪纸花,天花板中央是写着龙凤的黑色剪纸花;宫殿两侧的过道墙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把纸剪成鹿。仙鹤松柏的“六合春”图案被绘贴在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的。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从未间断过。她的流传之广、数量之多、风格之多、底蕴之深,比任何艺术都更为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处不在,依恋生活,丰富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唤起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对生活的信仰和对国家富强的希望;她把人们的平凡生活点缀得如此丰富多彩,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茁壮成长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精神需求。

如今,剪纸的世界更加广阔。它已经走出了农家小院,进入了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饰、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纸题字、漫画、舞台美术、动漫、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清晰的形象。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天下,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步,很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都被逐渐淡化、遗失了。但是,真正文明的标志应该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共存和共同发展。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青。

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为剪纸的材料(纸)和使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剪纸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种简单易学但很难掌握的民间艺术。作者大多来自农村妇女和民间艺人。由于他们以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题材,根据简单的感受和直观的印象观察事物,形成了剪纸艺术的特殊风格,体现了农民朴实无华的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以往的经验:

1.线与线的连接和线与线的断开剪纸作品是剪在纸上或刻在纸上的,所以必须采用镂空的方法。镂空的结果是,有公线的剪纸必须用线连接,有母线的剪纸必须用线断开。如果剪去一些线条,整个剪纸就会支离破碎,走样。于是,就有了一个不倒不割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非常注重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是由线条组成的。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勇手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将剪纸的线条总结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行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与构图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很难表现三维空间、场景、影像的重叠,往往是对物体与影像的比例、透视关系的突破。在内容上主要基于图像的联系,更多使用组合方式。由于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它还可以运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做出对称、均匀、平衡、组合、连续。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鸟和云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上,就像地面上的建筑、人和动物一样。常见的有“层层高垒”或采用“借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由于工具和材料的限制,要求剪纸既要把握形象特征,又要将线条与自然联系起来。因此,我们不能采用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要求关注图像的主要部分,大胆放弃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身材要突出,形成一种简洁大方的美感,对象的姿势要夸张,动作要大,姿态要美,就像舞台上的样子,富有节奏感。

4.简单明了的剪纸色彩,要求简单中有复杂,少配置同色、相近色、相邻色。要求在对比色中寻求和谐。同时注意颜色的比例。如果用一种主色调来构成主色调,其他颜色的对比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有时候颜色并列的时候,感觉有点生硬的时候,就分别放进黑色。在黄金分割的主稿中,你可以获得一种和谐活泼的感觉。

5.刀要“稳、准、巧”。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由一定的刀工技巧产生的,如张勇手创作的《百花图》就在许多地方运用了刀工技巧。比如一朵刻有“罗汉胡子”的菊花,初开时是直的,盛开时是卷曲的,形成一个螺旋的圆圈。切割这种菊花时,需要从里到外进行切割,切割后花瓣可以自由卷曲,这样才能形成形象独特、风味独特的菊花。如果雕刻一种叫“白鹭羽”的菊花,因为开花时,一片花瓣上盖着另一片花瓣,而另一片花瓣又勾着另一片花瓣,就要用“切割法”来切割这种菊花。剪下的部分要一片一片的连起来,花瓣要一片一片的跟着,这样花瓣之间才能厚薄大小不一,变化各异,剪出来的花才能像白鹭的羽毛一样饱满漂亮。

在同时雕刻大量剪纸的时候,在刀法的使用上,无论是剪还是不剪,剪出来的剪纸都要显得厚实。用刀的时候一定要像手中的钢锯一样上下切,用力要刚硬均匀,否则刀在千里之外都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从左到右来回摆动。上下垂直拿刀,刻出来的剪纸就准确了。刻纸的时候,切抬一定要准确,尤其是接刀的地方。说出来就可以切了开始了。否则,线很容易被刀切断,或者剪纸会被撕破。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用巧刀雕刻的“锯齿”和“月牙”。这是剪纸中非常重要的两种刀法。如果这两种刀法运用得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特有的“刀似纸感”。

下面详细说说这两种刀法的应用。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运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密、直、刚、柔的比例,结合不同物体的特性来表现其质感、量感和结构。雕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其花和果实,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和茎的针刺和毛绒。雕刻动物时,细锯齿纹可显出柔软的绒毛,浑厚锯齿纹可显出坚硬的鬃毛,圆形和半弧形锯齿纹可显出鸟、鱼昆虫的羽毛和鳞片。雕刻人物时,可以用跳跃的锯齿纹来表现动的眉毛、胡须、头发,用纤细丰富的锯齿纹来表现儿童丰满的皮肤。

“月牙”也是切割雕刻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以凹版雕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服装线条或破坏大块黑色的面积。根据同一物体的特点和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弯可直,可以变化成各种类型。

“锯齿”和“月牙”两种形式在不同的剪纸画面中经常交替使用,使层次更加分明,变化多端。从南北朝时期“马兑团画”和“对猴团画”的剪纸技法中萌发锯齿和月牙,经过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人们喜爱和使用的装饰纹样规律。除了“锯齿”和“月牙”,还有其他形式的民间剪纸,如花卉,漩涡图案,云纹图案和水图案。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在105左右发明的。后来陕西扶风县出土了西汉的纸。专家认为,中国的纸出现在汉平帝之前,可能是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不管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在纸发明之前,都不会有真正的剪纸。然而,其他板材用于切割雕刻,但在有纸之前。让我们看看相关的文物和历史记载:

战国时期(公元前221)

① 1950-1952河南辉县谷玮村战国遗址发掘中,发现银箔雕刻的弧形饰品。

(2)湖南长沙黄泥圻出土的金代金饰。这些用银箔镂空的装饰虽然不能说是剪纸,但可以说在雕刻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在北朝(公元386-534年),纸被剪成美丽的图案。目前发现最早、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了5幅团花剪纸。南北朝与马尾花相反。南北朝时,有猴花。南北朝时,有金银花的花。南北朝时期的菊花。南北朝八用团花。

在唐代(公元618-907),剪纸图案被应用于其他工艺品:

(1)新疆吐鲁番出土的1963-1965“曼胜”剪纸。

②1973 Xi安出土的皮帽有镂空花纹。

(3)汉代至唐代发展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将雕刻好的金银箔贴在漆器或铜镜背面,灌满颜料,干燥后在彩绘地板上显现出金色图案。河南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镜(直径36.2厘米)

(4)唐代刻有“人胜”的金箔,现藏日本正仓。

⑤1951湖南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纹。

宋代(960-1279)有很多关于宋代剪纸的记载。剪纸有的作为礼物的装饰,有的贴在窗户上,有的装饰灯笼,有的剪成所谓的“龙虎”。南宋时就有以此为业的艺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擅长切割“各种书法字符”,而另一些人则专门切割“各种颜色和图案”。此时皮影戏盛行,雕刻皮影戏的材料除了动物皮,还有厚厚的纸。

宋代剪纸是工艺装饰的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其产品包括茶杯和花瓶。图案和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吉祥话等。它生动活泼。是笔者在窑子上釉、糊剪纸、烧制过程中制作而成。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雕花纸板,再经过仿制、染色而成。这种印染工艺在宋代已经非常普遍,山西出土的南宋印花布就是一例。

在明朝(公元1368-1644年),纱灯笼非常有名。它是夹在纱线中的剪纸。烛光下反射的图案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现在人们称它为“灯笼”。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1),剪纸流传下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坤宁宫里,用白纸衬托出黑龙凤的剪纸图案。

相关史书对剪纸的记载;

唐代崔道融留下的诗句中,有这样一句:“欲伐宜春,春寒料峭。”

这里说的剪刀《宜春帖》,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剪纸艺术作品”,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诗《人说》中写的:“雕金得世人称许,剪彩得人间创金式”。段的《酉阳杂记》说:“立春之日,文人之家,剪纸是一种小平,或挂在美人头上,或饰在花下,并剪成春蝶,与春胜戏。

南宋周觅所作《智雅堂诗杂注》中写道:“故都有天衔,裁各种彩纹者,极为精美。而那些在中原更有野心的人,每次砍各家的书法,都会专业化。后来,一些青少年已经能够非常精确地在袖子上切割文字和花朵。”即“开封”府,而“图案剪纸”自然指的是“剪纸”。

剪纸艺人有名字可考。除了上面提到的于承志,他们还点了林文慧。广州建德县知云:“林文慧,字工整,剪纸字,飞龙蛇尾,差不差。房人将其装修成竖井,易付米自给,谓之伐。”杨成也曾提到过一个“切字”的道士,说他“取一山多年之诗,以绿纸切字,米章之体实。”

剪纸的主题

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思想感情。

剪纸题材的范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生活题材由于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如喂鸡、养猪、放羊、放牛、骑驴赶走父母和抱胖娃娃、从事家庭副业和参加田间劳动,有的直接表现自己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羊、骆驼等。猫等等。还有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水仙,以及各种果蔬。因为这些题材来源于生活,剪纸作品的内容很强。

2.吉祥寓意的主题

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用寓意手法以物传情。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谐音法——象形声的表现手法。比如花公鸡,在公鸡身上刻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雕莲花鲤鱼意为“一年有余”,其中莲花谐音“莲”,鱼谐音“鱼”。

调和法——将一幅图像简化为代表。比如你刻了一朵云就代表天空,你刻了一片雪花就代表冬天会下雪。

象征主义——用一个图像来表达一个概念,让人们产生联想。比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产,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生,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

3.歌剧人物和传说

民间童话通过戏剧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人们不仅互相诉说,还以剪纸的形式表达对这些故事中人物的爱恨情仇。比如越剧的故乡江浙,民间剪纸多以当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为蓝本。《红楼梦》《西厢记》等故事情节。京剧的发源地在北京,而在这里,京剧的剪纸在离北京很近的蔚县最有名。此外,如《八仙过海》、《上八仙》、《下八仙》。《嫦娥奔月》《天上散花》。像“老鼠娶女人”这样的民间故事是剪纸的常见主题。

剪纸艺术作品欣赏

真正优秀的剪纸作品是有一定标准的。如何欣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

1,刀味和纸感

一幅高质量的剪纸艺术作品,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每一种艺术都因其工具和表现的不同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中国画讲究笔墨,西方油画讲究色块,木刻讲究黑白。剪纸要讲究刀和纸的味道。用小刀在纸上模仿版画雕刻出来的剪纸,不应该算是“好剪纸”,也不能称之为杰作。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运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2.玲珑剔透

剪纸艺术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所有的形象都被塑造成精美的形式。除了剪纸工具和材料的性能,这主要要求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求。尤其是“窗花”更是要求这样,否则,一张贴在窗户上的黑色剪纸挡住了所有的室外光线,既不透光也不美观。

3.强调装饰

一件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的味道。构图平实对称,画面平衡飘逸,线条粗细适宜,色彩明亮,柔和和谐。此外,由于工具与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的一些独特技法(如“月牙”、“锯齿纹”)也是促成其装饰特征的重要因素。

4、变形夸张

剪纸艺术作品应强调造型夸张,兼顾剪影之美。任何形象都有一些美和丑。艺术夸张的目的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陋的因素。夸张的画面会赏心悦目。

剪纸作品的保存

因为剪纸作品是通过剪、刻镂空的,是由线条或块组成的,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如何保存剪纸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以下是几种保存方法:

1,黑白剪纸保存

如果作品长度不大,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把剪纸放在书籍杂志里,保持平整。如果是需要经常翻阅的剪纸作品,最好从文具店买一本画册保存,以免因为经常翻动而损坏剪纸作品。如果买了带胶的相册,但是不想贴剪纸,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纸把剪纸和胶分开。

2、彩色剪纸保存

彩色剪纸的保存主要是考虑防止褪色的问题。所以用来保存彩色剪纸的材料不应该是吸水纸。画图最好用复印纸或硫酸纸。这种纸吸水性差,一般不会吸收彩色剪纸的颜色。因为透明性好,省剪纸也好看。

3、大型剪纸的保存

对于一些空间比较大的剪纸作品,不宜使用鼓型,否则剪纸的一些边角容易折叠破损,也会影响美观。最理想的方式是用瓦楞纸板夹住平放,这样剪纸作品重新打开后就平整了。长期保存也需要注意虫咬。所以在存放剪纸的地方放一些卫生球,防止虫害。另外,注意经常翻动,以利于通风。在潮湿地区,雨季应加强防潮措施。

剪纸作品的装裱

剪纸装裱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框架类型

一般市面上卖照片图片都是可以的。安装剪纸时,需要在支撑纸上的剪纸周围粘上少量白乳胶,否则挂架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显得凹凸不平。纸托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到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色的时候底纸就要浅色,剪纸是浅色或者白色的时候底纸就要重色。

2.纸板安装

纸板安装可分为平面安装和垂直安装。平面装裱时,剪纸用的透明乳胶全部粘在预先设计好的纸板上。立体装裱就是把纸盘分成两层,剪纸中间用透明片固定,外面用透明片或玻璃纸粘贴。这种装裱给人一种三维空间的感觉。

3.卷轴安装

卷轴是中国画的一种装裱形式。它庄严、大方,以巨大的气魄和东方艺术特色挂在房间里,对于裱剪纸自然是上乘之选。如果让书法家在装裱好的卷轴上题字盖章,那就完全可以媲美中国轴心的画尖了。装裱卷轴比画框贵,装裱技术难度大,但艺术效果挺好的。

4.胶水压制和安装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透明的化工材料越来越多,比如透明树脂胶(化工商店有售),加一点促凝剂,把剪纸平铺在玻璃上,把调好的胶倒在剪纸上,然后用木框把玻璃纸平铺在胶上,用橡胶辊压平,400度光照下晾干。这种方法非常漂亮,可以永久保存,但是技术复杂。祈祷时如果温度控制不好,玻璃纸很容易被烤坏失效。这种装裱效果类似于照片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