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军那么厉害,明朝为什么不把齐家军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

明朝历史上有很多战斗力非常强的军队,比如明初的五营、三千营、营,明末的铁骑、天雄军、蚩等。但要说明朝哪支军队最强大,那一定是“齐家军”。

大部分人一定听说过戚家军的名声,这支军队是由名将戚继光创立的。由于齐家军在浙江义乌成军,且部队成员主要来自浙江,故又称义乌兵、浙军。

戚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全军装备了当时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战斗力极强。自戚家军完成后,明朝官军与敌军的战斗态势彻底改变。在此之前,明朝忠臣屡败屡战,但自齐家军参战以来,经历了数百场战斗,都取得了胜利。

东南沿海被敌人消灭后,主帅戚继光被调往北方任冀州连长,戚家军三千多名将士随他而去。当时蒙古军队屡次侵犯边境,戚继光指挥冀州守军配合戚家军,多次击败蒙古军队,稳定了边疆局势。据统计,戚家军于万历十一年(1583)调任戚继光,被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15万,而戚家军的总兵力在鼎盛时期只有4000人(另有说6000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齐家军那么厉害,明朝为什么不把齐家军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呢?如果当时多造就一些像齐家军这样的军队,明朝也不至于几十年都被满清八旗军队吊在身边。

事实上,明朝之所以没有批量建设齐家军,主要是由当时的几个客观原因造成的。

首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朝廷可以模仿戚家军的招募方式、训练和战术,批量复制“戚家军”,但是戚继光只有一个。同一支军队在不同将领手中的实力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没有戚继光的领导,“戚家军”可能只会产生模仿别人的结果。永远不要忽视将军在军队中的巨大作用。

其次,明军的基本编制与戚家军不同。明代军队采用禁卫制度。军人出身军人家庭,世代当兵生活。齐家军采用募兵制,士兵都是征召的。募兵制招募的士兵虽然素质高,战斗力强,但军权掌握在将军手中,明显影响了皇帝的中央集权,所以齐家军模式无法推广到全国,也正因如此,齐家军本身无法大规模扩张。

最后,非常重要的是,法院没有这样做的动机。当时,明朝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先是解除海上禁令(史称“隆庆开关”),后又同意与蒙古国开放共同市场(史称“隆庆和会”)。这两项政策的调整,使得明朝的治安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没有战争的压力,军队的作用就没有那么明显,所以朝廷不会考虑花大价钱复制运营成本极高的“齐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