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作家?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他姓屈,名平,字原,名正,字偶。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为人所知的诗人。他开创了“楚辞”风格(即“辞赋”风格)和“香草美人”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和《田文》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后世所见的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编纂的《楚辞》。本书主要编纂屈原作品,包括《离骚》一首,九歌(太乙皇帝、云中王子、、项夫人、、少思明、董军、河伯)11首。

屈原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广泛采用童话和寓言,以神奇瑰丽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境界。他吸收了楚民歌的艺术特点并加以创新,创造了句法参差不齐的新诗体——楚辞体,其作品呈现出与《诗经》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

宋玉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屈宋”。他是屈原的学生,屈原以屈原开始了他的生涯,并由作为王的文学侍从的晶晶介绍。因其作品《大衍赋》、《萧炎赋》、《丰赋》深得楚王赏识,赐田云梦泽,具体地点大约在今澧水流域临澧县玉溪河一带。不久,宋玉因国王昏庸,小人当道,孤独终老,被流放到某国。晚年写了楚辞名篇《九辩》。

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难以得知。只有出身卑微,为屈原读书,在他做官后不满意的人,一般是肯定的。

据《韩曙文艺志》记载,宋玉有诗16首。宋玉目前签约的作品有《九辩》、《招魂》、《凤赋》、《高》、《神女赋》、《洛蒂情欲赋》、《问楚王》、《笛子赋》、《大雁赋》、《小言赋》、《讽刺赋》、《钓鱼赋》、《雕赋》等。但这些著作中只有一部被公认为宋玉的《九辩》,其余皆被后人怀疑为伪作。

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九辩》是受屈原作品影响的产物,在形式上更接近汉赋,是屈原骚体赋的变体,是楚辞与汉赋之间的过渡之作。

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约公元前87年)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子长出生在夏阳(今陕西韩城)。司马迁年轻时,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担任太史公。他学习文言文,拜大师董仲舒、孔安国为师。成年后,我漫游名山大川,了解风土人情,收集谣言和不同意见。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继承父业,任太史令官,以便在朝中看一看历史文献。田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保卫打败匈奴的李陵而被囚禁。出狱后,他担任秘书,带着孤独和愤怒写书,终其一生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除了史记,司马迁还写了八篇杂文,包括65,438+00卷文集。如今只保留了《苦命人诗》和《报任安书》。

曹植

曹植(192—232)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诗人。子自健,安徽亳县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在“三曹”中,他成就最高,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早年才华横溢,机智过人,深得曹操宠爱。他几次被封为王子。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表现了他一统天下的社会理想和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白马》是他的代表作。后来因为平日饮酒过度,不拘小节,渐渐失宠。曹操死后,曹丕即位,遭到迫害。从传说中的“七步诗”的故事中,可以想象它的艰难处境。这一时期的诗歌,以《杂诗》和《白马王彪》为代表,多以豪情壮志抒愤。其中也有少数反映民生疾苦,吟诵爱情悲欢的作品。

曹植的诗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描写细致,用得好。钟嵘在《诗》中把这方面的特点总结为八个字:“人品极高,言为华懋所采纳”。

除了诗歌,曹植的赋和散文也相当优秀,如《洛神赋》和《与吴姬重作》,都是名篇。

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誉为“山水诗鼻祖”,是南北朝时期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会宁(今浙江上虞)。因自幼寄养在钱塘杜家,故名为客,世称。因为他是谢玄的孙子,所以他攻击了晋代的乐康公爵。因性情骄横,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贬为侯,故又称“谢”并葬于今江西万载县。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善于用丰富细腻的语言描写游览的经历和描写自然风光,有许多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的绝句,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除诗歌外,谢灵运还写了10多首诗,其中以《山居诗》、《岭表诗》、《蒋菲诗》等著名,其景物描写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市)柴桑,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一个潜水的人,字很亮,因为他家旁边种了五棵柳树,就叫五柳先生。陶渊明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官僚地主家庭,野心不大,纵欲无度。29岁开始做官,做过江州的献酒官、镇军参军、彭泽县令。因为厌恶肮脏的官场,他在465,438+0岁的时候决定辞职退休。之后做了20多年农民,和农民朝夕相处。虽然他很穷,甚至乞讨食物,但他仍然过着干净的生活,不做普通的事情。他死后,他的朋友们给他过了一个“清静节”。现存诗歌120余首,散文诗数首,均有较高成就。他的诗歌可分为两类:咏怀诗和田园诗。前者慷慨悲怆,表达不向命运低头的反抗精神和与黑暗现实和平、忠贞、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如《荆轲颂》、《穷人颂》、《读山海经》。后者描写了淳朴自然的农村日常生活,讴歌了春播秋收的劳动场景,表达了耕田的宝贵经验和与农民和睦相处的愉快心情,如归园居、鬼卯岁思春来田舍等。散文有《桃花源记》、《回到Xi词》、《五六先生传》等,都是传世佳作。陶谦是一位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作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文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隐居在家乡鹿门山,闭门苦读。盛年漫游吴越,40岁到长安求官。因为没人介绍,他失败了,只好回到家乡,过着诗酒自娱的生活。张九龄在荆州时,曾在会幕中工作过一段时间,不久回到家乡,因背疮而死,享年52岁。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的先驱,尤其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摆脱了初唐响应体制、咏物的狭隘境界,表达了更多的个人抱负,给唐代诗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他的诗歌风格清淡自然,韵味悠长,有些诗歌也有刚健浑厚的一面。有孟浩然的收藏。

王伟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莫,(今陕西永吉县)人。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他9岁时就出名了。19岁获得谢园称号(即一等奖),21岁成为秀才。他一度被派往要塞,大部分时间在朝鲜服役。安史之乱中被关押,关押在博代基。他假装生病了。乱,以谄媚贼官而罪,因为他曾经写过诗,他只是被降职。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维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边塞诗、山水诗、格律诗和绝句。王维也是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确实有他独特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阔,边塞封锁的壮阔,还是小桥流水的静谧,他都能准确凝练地塑造出完美生动的形象,用笔少,意境高,诗画完全融为一体,他写了《王右丞集》。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山水诗最为成功,与孟浩然并称“王蒙”。晚年不务正业,一心为佛,后人称他为“诗佛”。

李珀

李白(701—762)是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季承(今甘肃秦安东)。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在李唐盛衰的前夜,对当时腐朽的统治集团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善于描绘祖国的壮丽风光,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他还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并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奔放,想象丰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和谐。《蜀道难》《行路难》《梦里登天目山》《静夜思》等。能很好的代表他作品的艺术特色。今天,有超过900首诗,包括李太白。

杜甫

杜甫(712—770),河南珙县人。杜甫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李白并称为“杜丽”和“诗圣”。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祖籍湖北襄阳,河南珙县人。远祖是晋代著名诗人杜预,祖父是初唐诗人杜,父亲是。唐肃宗,杜甫官方左拾遗。入蜀后,经好友推荐,任剑南戒毒所参谋,并加派员外郎为校工部。因此,后人也称他为杜士毅和杜工部。

主要作品有《车店》、《春天的希望》、《秋风吹破的小屋》以及《三吏》、《新安吏》、《石湖吏》、《潼关吏》、《三别》、《新婚》、《辞旧》、《无家》等。,他们组成杜工部收藏。杜甫的诗表现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所以被称为“诗史”。

韩愈

韩愈(786-824),河南合阳(今河南孟县)人。从官员到吏部侍郎,死了又死。他在世界上被称为朝鲜和韩文公的吏部,又因郡县而被称为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刘汉”。主要作品有《世说》、《马硕》、《元稹》、《金学杰》、《十二郎文》等。,这是昌黎先生的收藏。在散文创作上,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文;主张丰富文章内容,“只去陈述的东西。”在诗歌创作上,他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很大。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厚,山西郓城县解州镇人,人称刘合东。曾任柳州刺史,又名刘柳州。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与韩愈并称“刘汉”。“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钱的驴》、《永州八记》等散文,以及《渔父》、《江雪》等诗歌,形成《河东先生文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正式写作的作家,开辟了中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作家,洛阳人。刘禹锡的诗歌反映现实广泛,内容丰富,艺术风格豪放明朗。《聚蚊》《放风筝》《昏镜诗》等政治讽刺诗,寓意鲜明,锋芒毕露。他的《西炮台旧事》、《金陵五题》等咏史怀古诗,既有对兴亡的沉思和兴亡的教训,又有自己的特色,如《刘梦德文集》。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本名乐天,太原人,后迁居下浜(今陕西渭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三年后,任省校书记。经过40年的风风雨雨,他当上了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思想比较复杂,但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济世。”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秦中吟》,包括《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并自编为《白常青集》。后人将其编为《白香山诗》。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要及时写,歌诗要为物写”,是通俗派的代表。

杜牧

唐代诗人杜牧(803-852),名牧之,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在弘文博物馆任校秘书,随曹操参军。后来,他去云轩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帷幕中充当助手。后来又先后督办谏议,留下空缺,修史修馆,做黄州刺史,做池州刺史。最后以司勋外交大臣的身份入京,最后在中学堂为官。

杜牧是一位关心时事、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但由于政局下滑,事业坎坷,理想落空。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华美的章句为辩护”。他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功作品都实践了这一理论。杜牧的诗与李商隐齐名,被誉为世界“小杜丽”。在艺术风格上,他不求“清高”也不求“奇思妙想”,在古诗词中写了许多政治社会题材,笔触强烈;现代诗俊朗、清丽、含蓄;通过特定的历史场景讨论抒情性,吟诗自成一家。另外他的《阿房宫赋》也很有名,代代相传。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名倚山,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淮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省荥阳市(今河南省荥阳市)。他的诗有很大的文学价值。他和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杜丽”,文被称为“文礼”。因其风格与同时期的段和文相近,且二人在家族中均居第十六位,故又称“三十六体”。他的诗构思新颖,风格优美,尤其是一些爱情诗缠绵悱恻,令人回味无穷。但有些作品太晦涩难懂,无法解开,有“诗人总爱昆西,恨没人写简媜”之说。李商隐夹在牛与李的斗争中,一生坎坷。死后葬在家乡荥阳。有李义山的诗。

李煜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南唐国君,在位961-975,字重,初名贾琮,封为钟隐、莲居士。徐州(今江苏)人。南唐李靖的第六子,宋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

李煜虽然政治无能,但艺术才华非凡。李在书、画、曲、诗、文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为最。代表作有《于美人》和《浪淘沙》。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人格形象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某种意境,推动了词的创作,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其词主要收录在南唐的两部主要词作中。

刘墉

柳永(980或987——约1053)北宋诗人。原名三边,字敬庄。后改为名雍,字卿卿;因为排名第七,所以又叫刘启。崇安(今福建)人。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人称刘屯田。他一生仕途苦闷失意,以词著称。他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一生穷困潦倒。他的诗大多描写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的悲欢离合和男女情爱,尤其擅长表达被囚禁和被奴役的感受。此外,还有一些反映工人悲惨生活的,咏物的,咏史的,吟咏山川的,等等。慢词很多,描写细致,情景交融,语言通俗,旋律和谐。它们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榆林、巴生赣州和王海超都很有名。但他的作品中有颓废的思想和低级趣味。只剩下几首诗,《煮海歌》描写了盐民的贫苦生活,十分痛苦。有一个动作集合。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吴县(今江苏)人,北宋著名官员、政治家、文学家。十几岁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好学。宋真宗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袁浩凡,范仲淹,隆图阁学士,韩琦跑陕西,号令严明,当时赫赫有名。宋仁宗庆三年(1043),范仲淹对当时国家大事的弊端深感痛心,提出“十要疏”,主张建立严格的官制,重视农桑,整顿军事装备,提倡法制,减少徭役。宋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相继实施,史称“庆历新政”。可惜因为保守派的反对,新政很快失败,范仲淹被贬到陕西四路当宣传大使。后来在去颍州的路上病死,在那里去世。范文正·公基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范仲淹喜欢弹钢琴,但平日只弹《》,所以人们称之为范“陆双”。他从事诗文创作,文章政治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思想开放。他的《岳阳楼记》中有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名言,也是他一生爱国情怀的写照。仅存五首,均为佳作,其中《渔父豪情·秋来风光》和《苏牧者·蓝天》是流传千古的名作。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永叔,冀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六月一日醉翁居士,天盛进士。厌倦了知道圣旨,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官员,宗申调到兵部,和少师亲王一起做官。卒为文忠。他提倡政治和文学的革新。他不仅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也乐得赏罚落后,苏轼父子、曾巩、王安石都出了他的门。创作成就也很可观,诗、词、散文都是当下最好的。散文因其雄辩、委婉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类似散文,强调气势,流畅自然;他的词深沉优美,继承了南唐的缠绵之风。与宋祁合编《新唐书》,独立撰写《新五代史》。我也喜欢收集碑文,并把它们编成《古代记录集》。有欧阳文忠的收藏。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本名,字半山,号獾郎,名靖国公,人称王,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安石不太爱读书,记忆力强,受过良好的教育。李青二年(1042),在杨镇进士榜中排名第四,先后任淮南法官、鄞县知府、法官、长洲知府、江西刑狱。宗申熙宁二年(1069),升任参政,次年谒见丞相,实施新法。熙宁九年(1076)退休。王安石一生将文学创作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文学为社会服务。他的许多作品揭露时代弊端,反映社会矛盾,具有强烈的政治创新性。今有王临川集、临川集。他的杂文苍劲凝练,多是阐述政治主张和见解,为改革创新服务。王安石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务实的文风为扫除当时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做出了贡献,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画家。字子瞻,名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谋洋职,在杭州任法官,后辗转密州、徐州、湖州。后来因写诗“谤朝廷”被贬黄州。哲宗自进士以来,一直是翰林学士。他知道杭州、颍州等地。,而官方则是礼部尚书。后来被贬到惠州、儋州。回北后第二年死于常州。南宋追文忠。他和父亲苏洵、哥哥苏辙一起被称为“苏三”。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端的要求。王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豪放,文笔流畅。他的诗歌清新刚健,善于运用夸张的比喻,艺术表现上独具特色。几首诗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控诉统治者的奢靡骄横。文字豪放,对后世影响很大。《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冰尘中秋》等词脍炙人口。苏轼还擅长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诗包括东坡全集。有一些存世的书,如《谢老师论文帖》《祭黄帝若干篇》《黄州寒食诗帖》等。画作有《枯树怪石》《竹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