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什么收获或意义

第一,我个人非常喜欢研究历史,用“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来说,恰如其分;第二,作为学生,我理解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现象错综复杂。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特别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文化,加强政治素养,了解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情况。所以我个人认为,学习这门课,包括学习这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在知识上收获了很多,在思想上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打开扉页,我们可以看到,这本教材的顾问和专家大多是来自中央党校或党史研究室的学者和教授,有的是中共中央委员,甚至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这说明这本教材的高编辑水平也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其次,这本书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

在内容上,我感觉期中之前的课程总是描述一个规律,就是侵略压迫(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反抗(洋务、变法和革命战争)-失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再侵略压迫(义和团运动)-再反抗(辛亥革命)。

第一,从鸦片战争前的18、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叶,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列强。此时西方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则驱使他们向世界各个角落扩张。这包括传说中的中国。此时中国未能及时解决自明朝以来就存在的“海禁”历史问题,同时与西方严重缺乏交流,导致西方在科技上的落后。同时又未能像唐朝政府那样积极宣传和威慑外族,最终导致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引发战争。

第二,中华民族主观上是进步的,希望摆脱民族危亡,但客观条件严重制约。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地主主张“师夷长技”,随后洋务运动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维新运动首次提出限制皇权,说明我们民族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爱国”的,能够接受先进思想。但是,它是有限的。爱国者渴望民族独立,渴望中国成为西方国家那样的大国,却被中外反动势力和不同利益集团扼杀。所以才会出现上述规律。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我们的国民好像睡着了”,但最终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在迷茫中醒来,人们不再相信西方列强的欺诈,寄希望于满清政权。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东方第一个。

学了半个学期,也在积极思考书中涉及的一些历史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异常的社会动荡,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新的阶级不断出现,中国的阶级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工人阶级和其他无产者。新的阶级导致新的矛盾,所以社会矛盾是复杂的。单纯的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已经变得平淡无力,必须以推翻某个阶级或某个统治为目的的暴力革命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整个中国社会“两半”的矛盾。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国是处于封建社会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在近2300年的封建思想支配下,他们塑造了“八股文”、“为官学优”等奇特形象。历代知识分子虽然读书很多,但他们的动机永远是为了一次成名,一次做地主。所以传统的“治国”思想根深蒂固,有些人直到今天还在不自觉地受其影响。2000多年的历史遗产不会持续100多年。社会文化具有惯性,旗帜鲜明的反封建应该是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首要任务。纵观近代中国150年,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追求救国真理,引发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贯穿始终。这是国际环境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时代的冲击,这是中国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窃取民主革命成果的历史教训来看,一些封建思想极其严重的旧官僚仍在图谋不轨。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历次失败中都有不少封建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导致了国民经济的落后。所以我认为,封建思想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障碍,后人应该以此为戒,最终彻底消除,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彻底从近代以来150多年的悲剧中解脱出来,才能不断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真正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实现民富国强。

关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可否认,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促使了一些开明的地主和进步人士“睁眼看世界”。一方面,军事侵略、政治讹诈、经济掠夺等一系列行为加速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灭亡,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入侵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后来引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有人认为,没有西方的入侵,就没有现代中国,没有洋务运动和革命战争,就没有今天的和平。也有人认为西方的入侵大大削弱了中国。失去民族自信,中国将永远落后于西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大国。这两种想法都是片面的。一方面,中国人没有侵略就翻不了身,这似乎是一种自我否定。另一方面夸大西方侵略给中国造成的损失,认为中国回到了原始社会。其实不难看出,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虽然面临着多次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总有一批人不甘做亡国奴,加入反侵略战争,捍卫领土。这两项任务的完成有赖于爱国者的自我牺牲。另外,无论是满清政府、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没有一个因为西方侵略而垮台。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不可能被外国毁灭的。我们应该吸取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教训,寻找差距的原因,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实现民富国强继续不懈努力。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自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结束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开始思考民族自强的问题,提出了“师夷长技”的口号。他们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的要求很快在故宫得到了回应。以李鸿章、张之洞、左为代表的洋务派,当时正在推行“改革开放”。他们以自己的名义购买先进的外国机器,建立由清政府控制的现代企业。他们还建立了一支配备现代化武器的新军,建立了一所新学校。专门接受西方教育和学习西方技术的学生。但所有这些努力都只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些“国有企业”,虽然坚持了西方现代企业的组织制度,也参与了竞争,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保守思想,并不能把企业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来领导。这样,这些“国有企业”的盈亏完全取决于行政干预,管理体制本身没有盈利动机。即使是企业化管理,也没有达到企业的目的(北洋水师的垮台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它无法触及封建专制政权最根本的障碍。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不可能解决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故宫已经意识到了民族危机的来临,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发展现代工业。还应该肯定的是,这是封建官僚在民族危机面前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挠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阻挠,洋务运动没有提出变法的动议,自然不可能完成西化,也不可能与其原有的理念逐渐分道扬镳。中国

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从1843年拜上帝教成立,到1864年洪秀全去世,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历时20年。前十年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成功的,基本拿下了东南沿海的大部分省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思想深入人心,让很多人看到了新的社会模式的希望。然而,这是它的首都。起初是一团和气,但随着天宫的修建和内部权力斗争,这场爱国运动失败了。其实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注定失败的祸根,从1851年“永安封王”那一年就已经种下了。很明显,洪秀全创立崇神派,希望通过模仿西方宗教的建国方式,建立一个非封建专制的国家(《资政新》不过,他按照封建君王的方式,封地立国,册封了许多带有明显封建色彩的王侯将相,还颁布了《中国土地制度》,希望“有地共耕,有粮共食”。这种乌托邦思想在中国农民中更为普遍。定都南京后,各路君王开始大修宫殿。当初那些住在老家的太平将军们都住在宫里,完全忘了“革命尚未成功”。一些官员开始腐败,对人民的承诺没有兑现而失去民心,是动摇太平天国政治基础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晚年的洪秀全接受了哥哥洪仁玕的主张,颁布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章》,试图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的社会,回归朝拜上帝的原始价值,但王国上层已经来不及实施。老百姓不是很信任,最后失败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崩溃是著名的“黄宗羲怪圈”的典型体现,即:旧王朝的腐败——农民起义——新政的建立——新王朝的腐败——农民再次起义。这个规律重复出现了2000多年,却没有人能注意到。虽然农民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但它“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可能走在时代前列,不可能完成革命的历史任务。但《资政新篇》作为第一档资本主义节目,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似乎为资产阶级日后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理论启示。

论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影响。1895年,中国发生三件大事:一、甲午战争以甲午战争结束,中国战败,割让台澎、金马、日本四岛,赔款两亿两白银;二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革命救国组织——兴中会,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三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可以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两半”社会的进一步深化,也标志着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救国运动的结束。《马关条约》签订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了。洋务运动后,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有一部分是洋务运动时期被派往国外学习的学生。他们大多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亲眼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强大。他们不相信中国不能进步,于是重复了历代文人的老路,以“人”的身份上书皇帝。这一时期,一些改革者创办社团、报纸,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努力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民主”,没有“共和”,就没有政党轮替)。他们只是希望皇帝能够放权,给人民自主权,这样社会风气就可以改变了。1898年,光绪皇帝力推民意,颁布“定国为圣旨”,戊戌变法开始。光绪皇帝亲自制定改革方针,包括提倡官民上书皇帝,开放报纸禁令,言论自由,提倡实行西方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废除八股,兴办高等教育等。这也是光绪皇帝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独立执政。公民权利没有得到保障。鉴于当时保守势力猖獗,光绪皇帝也试图借改革之机控制保守派。这些进步政策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改革派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同年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开始镇压改革派。她先是软禁光绪皇帝,然后集结洋务派等保守势力,废除新政,对知识分子进行血腥镇压。“百日六君子”被杀。持续了103天的和平改革告一段落。戊戌变法是由上书皇帝的“民众”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方案。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基础,提出了“提倡民权”的主张,标志着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到来。

论辛亥革命与民国,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开始加快,满清专制政权岌岌可危,一场彻底改变中国面貌的革命迫在眉睫。1938年至0905年,孙中山先生联合一些海外反清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参政爱国同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它为深陷民族危机的中国带来了革命的希望,为救亡图存的爱国者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描绘了光明的未来画卷。0908年,在中国执政40年的慈禧太后去世,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也在同一天去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从1895到1911,兴中会、同盟会成员在学校、在新军、在街头宣传革命,领导了十余次武装起义,为风雨飘摇的满清政权打碎了最后几颗棺材钉。再次反抗,再次失败。革命者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武昌新军19110、10、10、65438这一天,革命军再次举旗,占领武汉三镇。这一天,革命者赢得了现代史上最大的胜利。六岁的皇帝宣彤“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上百个皇帝,宣布退位,承认同盟会,接受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中央集权。至此,中国历史上没有皇帝,辛亥革命宣告成功。2002年6月0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国进步阶级几十年来一直主张的建立临时参议院,在民国成为现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行为规范。从此,中国有了政党和民主选举,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改变了旧中国无数的陈规陋习。然而,正如国父遗嘱中所言,“革命尚未成功”。中国的封建保守势力是不会允许“革命”的。从1906的革命派与保皇派之争,到北洋军阀复辟帝制,恶毒的封建保守派咬革命派,鼓吹封建思想,残酷镇压革命派,污蔑孙中山和中国人民“无知政治”、“无知人民”。孙中山是理想主义的爱国者和革命家。我也寄希望于中国人民。1912年辞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投票袁世凯为大总统。这一步可以说是孙中山最大的失败。不久,袁世凯宣布废除《中华民国和约》,并指示亲信“立他为中华帝国皇帝”,这是中国封建势力的又一罪行。孙中山和革命派再次起义“讨袁”护法。2009年,中国因为外交失败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2004年,在中国的参与下,孙中山联合国内多个政党和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成为近代史上最大的一个。中国国民党成为遏制封建势力复辟的中坚力量。至此,我们不难看出,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爱国救亡运动的失败,都是因为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因此,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无论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还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都需要全体中国人民抛弃两千多年封建残余的影响,认清形势,努力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