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不是用来展览的吗?为什么很多国家文物被禁止展出?
文物虽然是供展览的,但很多国家文物因为太珍贵而被禁止展出。
从2017年底到现在,文物浪潮让一直沉默的文物爱好者们精神为之一振。《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将文物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优秀电视节目持续火爆,文物收藏与保护深入全国观众心中,也让文物工作者时刻充满动力,准备“再创辉煌”。
最近几天,首都博物馆每天都很“拥挤”,据说排队的都是长安街上的人。原来是教科书级别的国宝,第一次走出故宫的秘藏,改变文成公主人生轨迹的珍贵“历史照片”,是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第一次特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正在展出宋仿颜的《行走图》。“卜吉图”这个名字就不用说了,中学历史课本上都见过。那什么是“文物不出国展览”?为什么有些文物是禁止出国的??
正如《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特展想要讲述的,自然地理阻挡不了文化交流。对西藏和整个中国来说是这样,对中国和整个世界来说也是这样。然而,文物出境交流展览的繁荣发展也增加了文物被破坏的可能性,对文物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就像春节期间曝出的“美国男孩折断兵马俑手指”的新闻一样,是兵马俑在国外展出时,当地博物馆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文物出境展览除了对展览场地的安全性和硬件要求高之外,还需要交通工具的保障,而很多文物由于其独特性、脆弱性等原因并不适合出境展览。因为有些文物是不能受大气影响的,或者其他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原因,这些文物是保密的,所以不适合出国或者展览,这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保护意义重大。
因此,2002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禁止一级文物出国展出。到目前为止,* * *已经发布了三批名单,都是国宝级的。第二批目录中,国家一级文物,与《五牛》、《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并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国宝”——布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