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模型历史

在原子发现的历史上,无数人为之做出了贡献,贡献比较大:

1,道尔顿原子模型:①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2)同一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性质和质量;

③原子是微小的固体球体。

2.汤姆逊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否定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指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里面嵌有电子,原子就像一个话梅布丁。

(1)电子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就像它们分散在均匀正电荷的海洋中一样,它们的负电荷和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2)电子被激发后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3.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一个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一个带正电荷的微小原子核旋转。

4、1913玻尔模型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原子核周围,而是在固定的能级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跳到另一个能级时,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

5.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带负电荷的云。对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其空间坐标和动量在某一时刻无法同时测量。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著名的测不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