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乡土历史融入历史课堂

一,历史教学中的乡土史概念

一般来说,历史教学中使用的乡土史主要是指我区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包括文字、实物和口耳相传的地方文化。

二、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学科过去的特点,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还原和复制。时间和空间的差距,让历史在学生眼里成了一堆与自己无关的知识。是历史年代、事件、人物的集合,所以学习历史的热情不高或者难以持久。而乡土历史是在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了他们的偏远感,激发了他们探索生活区的欲望,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感性地理解历史教科书和接受知识。基于此,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学以致用”,通过多种方式在历史课堂中实施乡土史。

第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

1.运用地方历史知识引入新课

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比如我在七年级历史上册讲第18课《三国》时,用了与三国有关的宜宾历史来导入:看图讲历史,让学生找出宜宾有哪些建筑与三国有关。这有什么关系?(图片包括:丞相庙、馒头、悬棺、山景、洗马池等。)学生看了这些,就迅速积极地参与到了三国历史中,这无疑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关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乡土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对课本进行有效的补充。

比如七年级第12课《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建立》,宋末元军攻打宋朝的时候,及时插入了当地的历史:元军也来到了宜宾,在这里遭到了州府宋军(当时的宜宾)的顽强抵抗,但是最后元军占领了州府,于是州府改名为徐州路,从旧州坝迁到了三江口附近。对身边史实的描述,让历史跨越了时空的距离,让枯萎的往事触手可及,拉近了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

3.利用乡土历史升华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实现“知行合一”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一个起点,热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热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和升华出来的。如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一课,通过改革开放前后宜宾人衣食住行的变化,让孩子认识到变化的速度,认识到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国家的应有之策,从而激发孩子为中国的变化感到自豪,为中国感到高瞻远瞩。

4.利用乡土历史开展探究性学习,理解历史真谛,实施素质教育。

(1)通过学生对身边历史的自主考察,调动学生对历史动手、动脑、考证的能力和素养,明白历史是一门“求真”的学科,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真理是最权威的代言人,历史的权威就在这里。”(2)通过对历史的动手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历史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从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比如会师沟自然环境优美;赵一曼的人文之美;黄庭坚的《六倍池》的书法艺术之美等。(3)充分利用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智力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比如根据平时的教学活动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可以是书面回答、口头回答、谜题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做一些黑板报、墙报、图片展,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历史,并配以文字,提高历史学习兴趣,丰富课外知识。(4)根据需要利用地方志相关资料进行课外阅读,如宜宾地方志、宜宾年鉴、宜宾人物等。,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启迪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