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诸葛亮指挥的下龙战?是历史上第一个诱敌深入然后大获全胜的案例吗?

有人会觉得诸葛亮不擅长军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上诸葛亮有一场战役,他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把司马懿逼到绝境,而这场战争就是鹿城之战。

诸葛亮是这种战术的集大成者,但他不是这种战术的发明者。应该说从战争一开始就有诱敌深入的情况。原始社会,部落争斗一方假装战败,另一方穷追不舍。时机一到就立刻反击,转败为胜就是诱敌深入。诸葛亮指挥的潞城之战,就是诱敌深入的典型。蜀郡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何评价这场战争和诸葛亮的指挥能力?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然而,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诱敌深入的战役应该是楚谨的城濮战役。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儿子重耳被流放。楚王在重耳危难之际伸出援手,重耳非常感激。他许诺,有一天他会登上王位,如果晋楚开战,他一定会远离。

后来楚国为了自己在中原的利益,主动攻打晋国。晋王重耳主动率军撤退,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但楚国的主教练玉子认为这是晋军衰弱的表现。于是下令追击,追到城濮。晋军在此埋伏,轻而易举,一举击溃楚军。

诸葛亮指挥的潞城之战与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率军攻祁山。诸葛亮率军攻打祁山。当时,魏国的大赋曹真刚病逝,急忙派司马懿去救火。

司马懿命费祎、戴陵领兵四千,助郭淮镇守上官,这是魏军的后勤基地,我率领大军直取祁山。因为觉得诸葛亮谨慎,所以不敢分兵太多去攻伊。而且他怕留太多人守祁山,可能很难抵挡诸葛亮的兵。

但是诸葛亮看穿了司马懿的心思。他知道司马懿知道他谨慎。他知道司马懿不会留太多人值班。于是他直接分兵,留下一部分部队继续攻打岐山,自己亲自率领各部军队偷袭上官。

上官被袭,魏军大惊。军队要一天不吃东西,司马懿当即决定回军救援。从此,节奏完全掌握在诸葛亮手中。他知道上官一时半会儿是征服不了的,他的目的不是在上官而是在魏军当主力。

司马懿率部突袭两天两夜,终于不眠不休地抵达上官。按理说,诸葛亮应该在这个司马懿摇摇欲坠,疲惫不堪的时候大举进攻。司马懿对此有所警觉,未雨绸缪。他的士卒还有点体力,准备接应。上官的守军也准备配合他们进攻。诸葛亮看到魏军援军出现,拔腿就跑。

司马白一早有准备。他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不伏击他。于是他告诉部下,诸葛亮不懂军事,前前后后都不攻他,也不以地形阻挡他,可见诸葛亮根本没有正面作战的勇气。于是司马懿忘了多休息,又追了上去。

司马懿领命,终于在汉阳追到诸葛亮。他冲上去进攻,士兵们只打了一会,诸葛亮又跑了。因为诸葛亮的伏兵不在这里,司马懿的魏军虽然比蜀军累得多,但人数比蜀多,此时还不能保证打胜仗。于是两军又跑到了鹿城,这次诸葛亮不跑了。因为那里正是他想要的地方:良湛鹿城,依南北山,四面环水。

司马懿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一直在这里等他。所以他在被包围后没有选择突围,而是坚持了下来。他相信蜀军远道而来,只要他坚持的时间够长,蜀军的粮草肯定会差。但他没想到,诸葛亮已经抢到了上官附近的麦子。于是他等了又等,等了很久,也没等到蜀军粮食耗尽。取而代之的是,粮草告罄,所以他决定誓死突围。

司马兵分两路,一路让张合领兵在南方偷袭王平。司马懿亲自率军北上攻打诸葛亮。他认为这一定是蜀军主力,他要以拼死拼活的精神突破蜀军主力。没想到蜀军的北方防线很快被攻破,诸葛亮再次逃跑。他急得都不记得以前是怎么被骗的了。诸葛亮真正的主力,当然是埋伏着的。诸葛亮一吸引,就跳出来狠狠打了他一顿。

引诱敌人进入这个计划的关键当然是这个“诱”。这是一场心理战,取决于教练对对方内心的把握。鹿城之战,诸葛亮简直想尽办法把他偷偷摸摸的团团转。只有少数才能多赢,弱者才能赢强者。如果不是上天给力,李延忍住了,司马懿早就死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