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变幅杆的发展历史
纵向振动指数变幅杆是在20世纪40年代为应用高强度和高功率超声波而发明的。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提出了悬链线喇叭和多级组合喇叭。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描述变幅杆形状因子的概念,研制出了应力沿杆均匀分布的高斯型变幅杆,并获得了较高的位移幅值。森荣司提出了振动方向转换器,开辟了利用变幅杆的功率合成方法获得高强度、超高功率(50KW以上)超声波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Mori Rongsi等人提出了夹层弯曲换能器结构。
20世纪90年代,Tosuke Yoshio等人提出了夹层扭转换能器结构。
于是,出现了弯曲振动变幅杆和扭转振动变幅杆,扩大了工业应用范围。
大功率超声波冷拉线材和管材中,除了上述条形外,还出现了等厚或变厚的圆盘形或环形聚能器。在超声波焊接和切割中,大型变幅杆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