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

自从KCBT在1982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以来,国际股指期货不断发展。它是金融期货中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最具活力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西方国家经济活动加剧,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投机套利活动盛行,股市价格大幅波动,股市风险日益凸显。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手段。在这种前景下,2月24日,1982,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了首个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同年5月,纽交所推出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交易。

1982-1985作为投资组合置换和套利工具。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后的三年里,投资者改变了过去进出股市的方式——选择一只股票或一组股票。此外,主要使用两种投资工具:一是综合指数基金,即投资者可以同时购买股指期货和国债,达到购买成分指数股票组合的相同效果;第二,指数套利,拿走几乎无风险的利润。股指期货推出的最初几年,市场效率较低,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基差往往较大。对于交易技术高的专业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同时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货获得几乎无风险的收益。

1986-1989作为动态交易工具。经过几年的交易,股指期货的市场效率逐渐提高,运行也比较正常。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实施动态交易策略的得心应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动态调度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即利用股指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其次,对于战略资产配置而言,期货市场具有高流动性、低交易成本和高市场效率的特点,这恰好满足了全球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客观需要,为解决快速调整资产组合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1988-1990股指期货停滞期。1987 10 6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一天暴跌近25%,引发了一场全球股市暴跌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虽然已经十几年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造成恐慌性抛售,众说纷纭。股指期货一度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但即使是著名的布雷迪报告也无法证实期货交易是引发恐慌性抛售的唯一原因。金融期货产品的交易量已经占到全球期货交易量的80%,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国际投资日益广泛,投资者、融资者和作为中介的投资银行对套期保值工具的需求激增,使得股指期货的数量从1988迅速增长到1990。无论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股指期货交易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1999,各国已交易股指期货合约超过140个。股指期货的创新和推广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自己的股指期货交易。1990成为股指期货蓬勃发展的阶段。90年代以后,关于股指期货的争议逐渐消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明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股指期货,使得股指期货的使用更加普遍。

股指期货的发展也引起了其他指数期货的创新,如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标的的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以空气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标的的空气污染期货合约、以电价为标的的电力期货合约等等。可以预见,随着金融期货的深入发展,这些无实物交割的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