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术语解释
中药的学名
癌扩散
发病部位
相关内脏
相关西医疾病
脑瘤、肺癌、大肠癌等。
主要病因
正气不足,感邪毒等。
其他名称
肿瘤和积聚
快的
航行
癌症的历史沿革与西医名称的关系,病因病机要点,辨证论治,预后,预防和护理
名词解释
癌症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器的异常增生为基本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肿胀、表面不平、质地坚硬,有时疼痛发热,常伴有厌食、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历史的发展
1.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肿瘤的记载。
2.《说文解字》:“瘤,肿,疾,留一声。”
3.《圣迹大师录》说:“瘤正,不可留。”肿瘤的含义解释得淋漓尽致。
4.宋居士《吉炜》(公元1171)中出现“癌”字,认为“癌”为痈五因之一。
5.命名:在中医著作中,多种癌症疾病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命名,如甲状腺癌属于“胆结石”,肝癌属于“肝积”。还有一些现代的癌症,古代没有专门命名。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相关疾病请参考中医理论与实践。
6.中医古籍中记载了一些癌症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比如《俞素文纪真脏》说:“大骨枯,大肉陷,胸中气满,呼吸不便。内痛导致肩痛,身体发烫,皮肉破碎。真的很脏,十月之内就会死。”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明确指出预后。
(2)卿启坤《痔上漏外科成功》说:“锁肛痔,肛门内外锁如竹节,形如水母,大便稀而平,水臭。无法治愈。”以上症状描述基本符合直肠癌。
(3)癌症的病因病机多被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块”“积”。如《邪气郁结证论》说:“脏腑受邪,初未聚,而积。”
(4)关于癌症的治疗,中医著作中论述较多,包括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与手术。张明·镜月的《景岳全书·积德》说:“积德之治,如行云,必竭。但要想一直拥有,方法只有四种,攻、消、散、补。”积的处理高度概括。唐代《晋书》中说:“早年皇帝有瘤,大夫切之”,这是我国最早的外科治疗癌症的记载。
7.现代医学:癌症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的局部治疗都难以彻底治愈。中医治疗癌症的指导思想是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症各阶段的作用,可以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