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了巨大需求。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从中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题是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教育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富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工业化、现代化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国情特点来看,现代教育必然承担科教兴国的职能。

第一,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知识含量。

教育活动作为人类世世代代积累的知识和文化的传递和传播工具和手段,是直接针对人类个体的。人只有后天获得文化,才能获得禀赋的发展,才能成为社会人。卢梭说,“植物因培育而生长,人因教育而成为人。”他说,我们生来软弱,所以我们需要力量;天生无能,所以需要别人的帮助;天生无知,需要理智。所有我们生来没有的东西,所有我们赖以成为人类的东西,都是教育的礼物。“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以优化和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人必须是与其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现代人。否则,他们的观念、习惯和行为就无法适应现代生产的节奏和速度,无法应对世界上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挑战。通过教育的精神和谋生的能力。对于社会来说,有了可用的人才,就获得了可以推动社会生活发展和进步的人力资源。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提供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在生产中有科学发现、发明、创新和改革的科研技术队伍;建立一支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管理人员队伍。没有高水平的教育,就没有高水平的劳动力,也就没有持续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第二,现代教育可以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智力资源。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由重要的人推动的。在人类社会,从一开始,教育就是针对全民族所有人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我们的人才数量少得可怜。新世纪中国新生代劳动力的构成特点是低素质多,高素质少。通过教具,潜在劳动力可以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必须通过培训获得。专业化的劳动力,特别是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科技水平高的劳动力,需要通过专门的教育来培养。通过教育和培训,把可能的劳动力变成稀缺的现实的劳动力,把一般的劳动力变成能掌握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中国人口基数大,教育基础薄弱,普及教育任务重。现代教育具有智能教育的功能。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智力。培养智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实验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自学,学习方法,学习思想,学习创造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时,要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计算机、外语和中文写作,提高他们的攻关能力和管理能力。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智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提供巨大的智力资源。

第三,现代教育可以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形成以高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提升。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需要不断创新。生生不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发展知识经济的潜力巨大。缺乏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众所周知,是马克思恩格斯面对各种敌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然后列宁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接着,毛泽东以其试图与神抗衡的英雄气概,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建国之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航程。所有这些事实雄辩地表明,革命和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源泉。创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事实证明,没有创新就没有新兴技术,就没有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的高科技人才。因此,经济发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在国际竞争日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竞争的时代,为了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我们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发展势头正在上升,相对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我们必须下决心培养一批创造性人才,建立和完善一批高科技创新基地,不断提高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一切都需要现代教育来完成。

第四,教育优先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根本国策。

教育优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的发展要略高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第二,发展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经济建设的短期和长期需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渐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发达国家来说,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潜力巨大;一个缺乏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根据工业国家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世纪初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20%,五六十年代约为50%,八十年代约为60-80%。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还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样依靠教育来培养合格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在这方面,如果没有教育来准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的质的飞跃。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短时间内摆脱贫穷落后,完成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征程,只能依靠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快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科技进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这也是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巨大作用。